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所欲有于生者(______)
②故有所不辟也(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开篇从精神修养过渡到讨论物质需求,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说理深刻。
B.作者举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D.本文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逐步深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5 09:4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筋骨     无案牍之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益其所不能 不能损魁夫之丘
D.管夷吾举于 入则无法家拂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畎亩之中 告之
B.饿体肤,空乏其身    如土石何
C.发于声,后喻 委去之
D.胶鬲举于鱼盐中 多助之至,天下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意在阐述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第②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中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本文论证严密,通篇设喻说理,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举于:  (2)益其所不能:
(3)病愈:  (4)四夷服: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小题3】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乙文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两篇文章的观点是一致的。
D.甲文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小题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傅说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大计亦死B.其筋骨 /无案牍之
C.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D.百里奚举于/ 愿为鞍马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必先苦心志 /如土石何
C.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 人不知不愠
D.管夷吾举士/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B.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C.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衣(yì):穿。②敝衣:破旧的衣服。③邑: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反:同“返”,返回。⑥奚:疑问词,为什么。⑦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⑧足:足够。⑨全:使……得以保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