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之(快乐)B.水尤清冽(清澈)
C.俶尔远逝(忽然)D.悄怆幽邃(幽静)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为底/其境过清B.潭中鱼百许头/高二黍许
C.记之而去/不知有汉D.不可知源/欲穷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写法从侧面突出水的清澈。
B.选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宋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C.第三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身岸势的蜿蜒曲折的特点。
D.选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各种景物,表达了作者凄清悲凉的情感,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上压抑和内心的苦闷。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7 10:4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小题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同类题4

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乘奔御风 (2) 潭中鱼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其境过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小题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小题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