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三峡》节选自《______________》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1 10:4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阻绝  (   )  (2)猛浪若  (    )
(3)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小题3】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古文阅读)《三峡》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不以
(3)黄牛山
(4)望见此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小题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乘御风(______)   (2)则玉城雪岭天而来(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 猿则百叫无
B.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以为大有所益
C.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千里
D.湍绿潭 可以调琴,阅金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小题4】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的特点。乙段从_____、色、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