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⑴“是我不该一个人吃了个大西瓜,这猴子一路上倒请我吃了四块西瓜皮。”这句话中两个“吃”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⑵这个故事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03 05:5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
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已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狂喜之后,我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爬了上去。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和砖头又来了,这下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端午节到了,罐子被母亲从屋梁上拿了下来,我等着挨顿饱打。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1)给带点的字注音。
了(  )咽(  )怔(  )
(2)组词。
罐( )撮( )陶(    )
灌( )最(    )淘(    )
(3)近义词。
责怪—— 发呆——
陶醉—— 神奇——
(4)选择题。
①文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
A、紧张  B、害怕、担心  C、激动
②“母亲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母亲当时会怎么想呢?(  )
A、非常生气,是谁偷吃了白糖呢?
B、母亲认为是自已放错地方了。
C、母亲先是感到惊讶,然后就明白是孩子偷吃了,却没有责怪孩子。
③为什么以“苦糖”为题呢?
A、带给了母亲伤害  B、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  C、白糖是苦涩的。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喜爱音乐的白鲸
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有一种和人类相同的本领——能够思考和想象。它们在水下常常依靠发出的美妙“歌声”,召唤同伴。
有一次,一群聪明、顽皮的白鲸追赶着鱼群,来到了北极的楚克奇海。这里太好玩了,还有好吃的鳕鱼。它们玩着,吃着,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
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它们绝望地叫起来。
正巧一个猎人发现了这群遇险的白鲸,马上向附近的村庄报了信。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来抢救白鲸,还给它们带来好吃的。可是天气太冷了,前面的冰刚凿开,后面的冰又冻上了。人们立刻向当地政府发电报,请求援助。
直升飞机和破冰船来了。在飞机的指挥下,破冰船开出了一条二十多公里的通道。可是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原来它们害怕这只高大的破冰船。一个船员大声说:“白鲸喜欢唱歌,是海上的百灵鸟,放音乐试试,把它们引出去!”船上响起了优雅的古典音乐。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进入深海。
白鲸终于得救了。
【小题1】“它们绝望地叫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奇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短文与课文中都写到了猎人,请你评价一下这两位猎人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第一次旅行

(德国)于尔克·舒比格

世界有了高山和峡谷之后,很久都没有被人类发现。不同民族的人类,当时还相互隔离着。大家都说自己是“人类”,都生活在自己的田地附近。他们当时认为,只要走到世界的边缘,不小心就会掉进无底的虚空之中

有个男人名叫伊西多,想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真可怕!”大家说。

但伊西多很想去看一眼那里的虚空。不论他去问谁,大家都只知道会掉进去。

伊西多的心像大鼓一样跳动。第二天早上他就上路了。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再也看不见他。但他却定期寄回明信片,上面写着对大家的问候。明信片上还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在明信片的背面,他总是写道:我很好。

最后一张明信片的上面是可怕的空白,下面是一大片波浪。明信片的背面写着“多多问候”和“大海”。

——选自《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

【小题1】“想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中的“那里”在文中指(  )
A.高山和峡谷B.世界的边缘
【小题2】“但他却定期寄回明信片”中“定期”的意思是(   )
A.定下日期B.有一定周期的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伊西多的心像大鼓一样跳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句话把伊西多的心比作大鼓,表现他紧张而又勇敢。
B.这句话把伊西多的心比作大鼓,表现他胆怯而又害怕。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明信片上还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
A.伊西多的知识太少,他去过的地方很少。
B.伊西多不断地探索,他去过很多地方。
【小题5】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______)人们都认为世界的边缘是无底的虚空,伊西多想去看看。
(______)伊西多去过很多地方,定期寄回明信片。
(______)伊西多寄回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面画有一大片波浪。
①结果    ②经过    ③起因
【小题6】从伊西多寄回的最后一张明信片来看,他到达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伊西多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中学习方法

昙花

谁不知道“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呢?可是很少有人目睹过昙花开放的动人情景。因为昙花要好几年才开一次花,而且是在夜间开花,从开到谢整个过程只有4个小时左右。

邻居李叔叔家种了一盆昙花,昨夜,我终于有幸看到昙花开放。昙花的分枝,肉多而厚,像一张张绿色的芭蕉扇,白色的花蕾高悬着,似乎马上就要开放。但我们等了又等,它始终不愿将自己美丽的面容展示出来,好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站在那里,迟迟不愿揭开自己的面纱。

终于,昙花的花蕾轻轻地,有节奏地抖动起来。随着这轻微的节奏,花瓣正慢慢地张开。我惊喜地叫道:“要开了!要开了!”两家的大人小孩顿时围拢过来,屋里安静极了。

又过了好一阵子,昙花终于露出了它美丽的笑容。它洁白无瑕,清淡高雅,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飘欲飞。你瞧,它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呀!

人们把牡丹称为“百花之王”。是的,牡丹确实美丽,但看着眼前的昙花,我觉得它的清纯高雅比牡丹更胜一筹,它才是名副其实的百花之王。

似乎没过多久,昙花便开始凋谢了,它的生命迅速地结束了。不少人认为,昙花虽然美丽,但生命短暂,没有可取之处。我却不这样认为,昙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却令人终生难忘。

正如人的生命,若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落得“无志空活百岁”;有的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放射出奇光异彩。到底哪种生命更有意义呢?

【小题1】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昙花____ ____   洁白____ ____
____ ____玉立   奇光______彩
清______高雅
【小题2】我能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小题3】我能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小题4】我要把描写昙花美丽的语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篇文章作者以花喻人,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这篇文章中,邻居李叔叔对他家的昙花进行了__________,终于等到了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观察昙花时,近距离地对昙花进行了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了昙花的美丽。(短期观察 仔细观察 对比观察 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