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下面哪些句子能体现出“自豪”“赞美”之情,请在括号里打“√”。(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3)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判断题 更新时间:2017-09-12 08:1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理解
净化心灵的文字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等古籍。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个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任继愈。
【小题1】小孙子先后两次提着竹篮去河边打水,结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
【小题2】爷爷让小孙子提着竹篮去打水,是想告诉小孙子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请判断下列“低头”的寓意是否正确。
A.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谦虚;()
B.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逆来顺受()
C.第4自然段“低头”的含义逆来顺受。()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 )
A. 谦虚是美德。
B. 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C. 在社会中生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同类题3

一罐果酱
(埃德加•布莱索)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妈妈正要冲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伊瓦,”外婆说,“(  )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  )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会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还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  )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    )是富有的。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两处(  )里。
因为……所以……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如果……都……    不仅……而且……    即使……也……
2. 妹妹放学回家,为什么会兴冲冲地说要捐东西给穷人?

3. 妈妈想说什么?外婆为什么不让她那么说?

4. 妹妹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时的心情怎样?

5. 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