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节的康乃馨
一天,老师对同学们说:“世界上有一个美好的节日,别忘了,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回报一下崇高而伟大的母亲。”
佳佳沉思了。我的母亲谈得上崇高而位大吗?她每天上班下班,洗衣服做饭,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整天唠唠叨叨,这些我都习以为常了。
不!不是这样的!是谁冒着严寒把生病的女儿送到医院?是谁守着生病的女儿彻夜不眠?又是谁用自行车?
风尘仆仆地为我买练习册?是谁在爸爸外出工作时,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少了“ 顶梁柱”的家?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别人,正是妈妈。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佳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一束康乃馨。柔嫩的花瓣层层叠叠,洪荒粉白颜色各异,热烈而又纯洁。细碎的满天星闪烁其间,把房间都照得生辉了。佳佳把一张淡蓝色的信笺压在花下,那里面满载着她对母亲的感激和祝福。
妈妈见到了花,眼角的鱼尾纹旁分明是点点泪光。一束鲜花和一点真情的祝愿,就让妈妈如此感动。儿女的回报比起父母的付出,就像一滴水和大海,一点火星和熊熊烈火。但这滴水和这点火星,足以让做父母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
我爱你——妈妈! 我爱你——母亲节的康乃馨!
(1)读了短文,你有何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2)开始,佳佳对母亲的感觉怎样?后来呢?

(3)现在,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4)天下的母亲对待儿女的慈爱之心如出一辙,感天动地。让我们感恩所有的母亲,祝福所有的母亲吧!请欣赏--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1 03:2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头,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一天工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再也没有来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个小小的花园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一角的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窗外,散发着阵阵清香……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1.第二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每条横线上填三个字)
2.第四自然段使用了(  )修辞方法。
A.拟人 B.排比 C.拟人和排比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以前,人们把这儿当成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竟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____”在文中画出。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做“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现在的书,不光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③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小题1】选文第①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小题2】第①段最后一句话引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里引用孔子勤奋读书的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②段中“而且有的越来越小”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B.提起下文C.总括说明D.提示中心
【小题5】选文②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同类题5

阅读欣赏。
____________
一天下午,老师布置作业,要我们写一篇作文,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回到家,我像往常一样掏出小作文本,左思右想,写什么好呢?于是,我把以前买来的作文选全部搬出来了,仔细地读着每一篇,我发现其中一篇《买油条》写得生动具体。要是这篇作文是我写的该多好哇!我兴奋地拿起笔,把这篇文章抄了下来,当自己的习作。
讲评作文那天,我比谁都高兴,好像老师就要表扬我了。果然,老师叫我念自己的作文。我站起来,有感情地读了一遍,洋洋自得。我抬头一看。老师的脸色不好看。老师问我□你这篇习作是不是抄别人的呀□同学们也都向我投来利剑一样的目光。我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心想:糟了,老师发现了,我不得不点点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少先队员不能弄虚作假,应该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呀!”我惭愧极了,狠狠地把抄来的这篇文章撕碎。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能干抄作文的蠢事了。我抬起头来对老师说:“老师,我准备重写一篇作文,明天交给您。”
1.在“□”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2.把“我撕碎了那篇抄来的作文”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到恰当的成语,填入后面的( )里。
(1)反复寻思,想来想去。(   )
(2)形容十分得意时的神态。(   )
4.在下面句子中选出与文中画“____”的句子意思相同的那个句子。
(1)我点点头。 (2)我应该点点头。 (3)我只好点点头
5.在文中用“~~~~~~~~~~~”画出表现“我”改正错误的一个动词。
6.在文前的“_____”上写上恰当的题目。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