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毅酷爱读书
陈毅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一本好书,那简直比遇上什么都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进门就看见一本很想读的书,于是,他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躲到一间房间里专心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用毛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只好把刚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在书上,糍粑本该蘸糖吃,他却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众亲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⑴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酷爱--( )    欢度--( )
平静--( )    沉浸--( )
⑵造句。
酷爱……
沉浸……
⑶短文中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
⑷用三个成语概括陈毅是如何读书的。
⑸陈毅最后说的一句话,含义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01 01:5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拓展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心里掠过一阵沉重。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1.文中讲述了一位父亲( )。
A.十分熟悉鸟的习性和鸟的生活习性
B.一生最喜欢树林的歌唱的鸟
C.不是猎人
2.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
焐 wù( ) 瞬 sùn( )
wū( ) shùn( )
3.判断。
(1)“鸟要准备唱歌了。”是个拟人句。( )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不是拟人句。( )
4.写父亲熟悉鸟的正确表述的句子有( )
A.望了望,闻了闻,断定林子里有不少鸟。
B.一生喜欢鸟,知道林中鸟很多。
C.过夜的鸟成群焐在一起散发的鸟味。
A.鸟叫是鸟最快活的时刻。
5.你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帝植柏的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 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拃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族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乱砍滥伐,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几乎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上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的山头,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地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漫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草木,既不怕洪水,又能引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岭岭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他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黄帝手植柏:________。
②沿续:________。
【小题2】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含义。
①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黄帝亲自和桥国群民一齐上山栽树种草,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的含义是(    )
A.鲁迅很谦虚。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小题3】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简单说说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的孩子——爱迪生
小时候的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小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便找来一很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这个可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_)奥秘(________)
【小题2】用“不仅……而且……”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部分有一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爱迪生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可笑的行为体现了爱迪生       的品质。
【小题5】你是怎么理解“试一试”这个词语的?请举例说明。(用不少于二百字的篇幅写出自己试一试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