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请判断下列“低头”的寓意是否正确。
A.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谦虚;()
B.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逆来顺受()
C.第4自然段“低头”的含义逆来顺受。()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 )
A. 谦虚是美德。
B. 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C. 在社会中生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9 05:3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哆唆。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问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义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禀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小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本文后,请你联系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祌,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位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雄居政坛长达十一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二流的精神6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理想(   )行动(   )
优秀(   )信念(   )严肃(   )
2. 玛格丽特记住了父亲的哪句话?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 父亲经常向玛格丽特灌输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残酷”外面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5.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要坚决把老百姓的耕牛找回来
一天晚上,邓小平正在工作,警卫员进来报告说:“有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
邓小平亲自接见了漆老头,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说:“要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一定会还给你的。”他心想这一定是误会,就叫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
第二天中午,工作队同志回来向邓小平同志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    )不知耕牛是谁家的,(    )仍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要群众来认领被土匪抢劫的财物。邓小平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地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当天晚上,那位姓漆的老人提了一篮糍粑和一袋红芋来到邓小平住处,一定要见昨天接见他的那位首长。当他见到邓小平同志时,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了你们,全家人非要我来请罪不可。”邓小平说:“一点儿误会,没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粑和红芋。邓小平说:“我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准随便收老百姓东西的,望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也只几十文,你给我这些钱我怎么也不能收。”邓小平说:“军民一家,算我们互赠礼物,你的东西我们收下,这一块银元,算我们赠送你的礼物。”漆老头大概也感到难以推辞,收了一块银元,千恩万谢地走了。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短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塑造邓小平的光辉形象。
【小题3】漆老头的耕牛到底被谁牵走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当邓小平知道老人丢失耕牛的事情之后,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当老人向邓小平请罪时,邓小平又是怎么对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有名,(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宽敞的中心庭院,(    )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形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个小盒子围成的一个院落。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  ”画出“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3)这篇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总B.首尾呼应C.空间顺序
(4)北京四合院主要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地方民居?(写出一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牛和老骡子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但小牛还是装病了,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问道:“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老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子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慵懒是一种自我扼杀。
【小题1】小牛两次装病,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 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牛装病不耕田,却一再询问“老家伙说我什么了?”老家伙是谁?一再询问表明了什么?
“老家伙”指______________一再询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短文中出现了骡子、牛,他们都是农村更添的力畜,还有一样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老骡子和小牛的差距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5“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屠夫是干什么的?老农夫和屠夫说话,意味着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最后一句破折号的用处是
A.解释说明B.话题突然转换C.声音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