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拓展阅读。
有趣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他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对此他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顶得住大风,(    )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更激发了迭尔文研究昆虫的兴趣。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题2】达尔文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请用“横线①”在短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小题3】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在原文中用“横线②”画出相关的句子。
【小题4】达尔文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呢?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8 09:4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大舞台。

鱼竿和鱼篓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眼看所带的食物没有了。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鱼篓里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十天的路程。我手里的两样东西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吧。”

年龄大些的要了______________,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钓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他想,有鱼果腹,还愁饿肚?年轻一些的拿了钓鱼竿想,鱼竿在手,何愁无鱼?他们高兴地和老人告别,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拿了鱼的那个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汤也被他喝了个精光。他饿了就吃鱼,走了一半多路,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而拿了钓鱼竿的人呢?他提着钓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能够钓鱼的地方走去。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碧蓝的湖面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拿着钓鱼竿和装有一些鱼的鱼篓的老人。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大,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钓鱼的地方,边钓鱼边向有人烟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他们俩同甘共苦,精打细算,每顿只煮一条鱼。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钓鱼的地方。而后,他们把钓到的鱼晒成鱼干,向着前面走,不久又发现了钓鱼的地方……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作为他们民族的座右铭,告诉自己的子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小题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宽广——(   )   分裂—— (   )   同心协力一一(   )
【小题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的句子应该是(   )
A.那鱼篓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B.那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C.那鱼篓里鲜活硕大的鱼。D.那装着鲜活硕大的鱼的鱼篓。
【小题3】在文中用“——”画出说明这个故事的道理的句子。

同类题2

品读文章,完成练习。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他们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zhǐ)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qián)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的“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怪物的名字。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1)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chēng)目结舌,哑口无言。
这篇文章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请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与下面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话,写在横线上。
“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与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与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
(4)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面画上“√” 。
a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①表达了中国人民憎恨入侵的敌人、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精神。( )
②揭露了八国联军代表们趾高气扬、骄横无礼的丑恶嘴脸。( )
③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才干。( )
b“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的原因是:
①他们都想不到中国代表团中会有人做出如此巧妙的应对 。( )
②他们本想借对联侮辱中国,没想到反受到中国人更大的侮辱。( )
③他们本想中国代表团中没人能对出他们出的上联,现在中国人对出了,他们也无话可说了。( )
c“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的含义是
①“琵琶琴瑟”这四个字有八个王字,而且都在每个字的上面。( )
②八国联军的洋人的意思是他们都是高贵的,中国人是卑贱的,借以侮辱中国人( )
③说明洋人是个“中国通”,不仅懂得中国的汉字、文化,而且懂得中国的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