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大舞台。

鱼竿和鱼篓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眼看所带的食物没有了。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鱼篓里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十天的路程。我手里的两样东西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吧。”

年龄大些的要了______________,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钓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他想,有鱼果腹,还愁饿肚?年轻一些的拿了钓鱼竿想,鱼竿在手,何愁无鱼?他们高兴地和老人告别,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拿了鱼的那个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汤也被他喝了个精光。他饿了就吃鱼,走了一半多路,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而拿了钓鱼竿的人呢?他提着钓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能够钓鱼的地方走去。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碧蓝的湖面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拿着钓鱼竿和装有一些鱼的鱼篓的老人。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大,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钓鱼的地方,边钓鱼边向有人烟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他们俩同甘共苦,精打细算,每顿只煮一条鱼。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钓鱼的地方。而后,他们把钓到的鱼晒成鱼干,向着前面走,不久又发现了钓鱼的地方……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作为他们民族的座右铭,告诉自己的子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小题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宽广——(   )   分裂—— (   )   同心协力一一(   )
【小题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的句子应该是(   )
A.那鱼篓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B.那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C.那鱼篓里鲜活硕大的鱼。D.那装着鲜活硕大的鱼的鱼篓。
【小题3】在文中用“——”画出说明这个故事的道理的句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9 10:4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小题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个城里长大的“九零”后,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知劳动的(味道 滋味)。爸爸妈妈从来不让我干家务活,认为我还小。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毛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可惜我一直没有动手的机会。
终于,我(抓住 逮着)了机会。一天下午,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决定尝试一下劳动,让爸爸妈妈对我刮目相看,哼,别小看人!
说干就干。我要干什么“伟大的壮举”呢?其实就是炒菜花。菜花呢?妈妈已经买回来了,也切好、洗好了,趁妈妈出去,我乘(   )机下手。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我在菜板上切蒜头,一不小心手指头被切破皮了,那疼啊!想到家里没有人,哭也不是办法,只好悻悻地拿个创可贴包起来。切好了蒜,倒油,“扑哧”一声,油溅得我全身都是,“妈呀!”我终于大叫起来。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将切好的蒜头和菜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并往锅里扔(   )了进去,不管不顾地随意翻炒几下,记得妈妈平时都加水,但我已忘记加多少水,随意啦,我大手一挥,一碗水倒了下去,盖上锅盖,一会儿又打开锅盖翻炒几下……这样来回几次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菜花终于在我的不断翻炒下熟(   )了,能吃了。我把“炒菜花”(不知道能不能叫菜)放到盘子里,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验收。
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是爸爸妈妈。尝着我炒的菜,爸爸妈妈说:“没想到你还会炒菜,我们闺女长大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说:“没有什么意见吗?我知道这菜很难吃。”“嗯……就是太熟了,造型也不是很好看,但还能吃,不像我第一次炒菜是半生不熟的。”爸爸说。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劳动是最快乐的,女儿当自强!“你快乐吗?我很快乐。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哼着这快乐的小曲我快乐极了。我终于知道劳动的滋味了,那是快乐的滋味。
1.为加点字注音。
2.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3.为短文自拟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九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大的壮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刮目相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在劳动中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短文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  )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  )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做得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  )来到我的身边她拿起我的作业说我看看你的作业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  )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___________ 顿时(近义词)___________
马虎(反义词)___________ 严厉(反义词)___________
【小题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小题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小题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__________)的手,一双(______)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_______),又用那温柔的手(________)。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_),又想到(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