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做鸟窝
学校附近有几只小鸟失去了爸爸妈妈,它们没了家。我们想用树枝制作原生态的鸟窝,给小鸟一个漂亮的家。
说做就做,我和陈添璐用地上的树枝和树叶做了个鸟窝,可是怎么看都不像。我们向路过的一个老爷爷请教,老爷爷听了我们的想法后,高兴地夸奖我们,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做。看,一个简单却很温馨的小窝做好了。然后我们请添璐的爸爸把它放到树杈上,因为她爸爸长得超级高,正好够到树杈。接着,陈添璐又想了个好主意:她用矿泉水瓶盖盛了点水,放到窝里,这样小鸟就有水喝了。最后,我们采了好多鲜花放在鸟窝里。看着漂亮的鸟窝,我们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鸟啊,如果你找不着家了,就来我们做的鸟窝里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爱你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手舞足蹈”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陈添璐为什么要做鸟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鸟窝和安鸟窝的过程中,“我们”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愿?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6 02:0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类文阅读。

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成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 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小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柔柔的光”写出了夕阳的光线柔和的特点。(  )
B.夕阳的颜色由金黄色变成橘黄色,最后变红。(  )
【小题2】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波纹”具体指的是________,“湖面”具体指的是________。
【小题3】摘抄句子。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不仅在全州出名,而且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賞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观台、杯盘、桌発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如玉,洁净无瑕;彩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今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野花争艳,森林都都葱葱,岩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攀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高荘,光照洱海,潮面上的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处渡火点点,笑语声声,此情此景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
【小题1】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如: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除文中所用的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请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从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大理 石的用途。
(2)文章描写大理的优美风景,主要写了_______ 、_______ 两处景物,给人一种___________ 的感觉。
(3)文章结尾处用了一个反问句,请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个反问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首尾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老师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____学完了全部课程____即使到了天堂____我也要当一名教师____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____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小题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2】在文中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________学完了全部课程________即使到了天堂________我也要当一名教师________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________
【小题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连衣裙
那一年,我十岁,是校军乐队里的一名小鼓手。
那是我记忆里最美丽的一个夏天,比赛的日子终于如期而至。乐队的指挥临时要求我们每人必须准备一件粉色的连衣裙。晚上回到家里,当我把想法告诉母亲时,她二话没说,连夜给我缝制了一件粉色的连衣裙。
第二天回到乐队时,我几乎不敢抬头,因为我认为那件连衣裙土得掉渣。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你的裙子真漂亮,从哪儿买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赞不绝口。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
那次比赛非常成功,那次比赛后的合影,我笑得最灿烂,我的脸上始终漾满了幸福。
事隔多年,遇到一位当时一起参加比赛的同学,她半开玩笑地说:“唉,你的母亲可真有意思,那天你穿的那件粉色的连衣裙,那么土气难看,可她却苦苦哀求我们一定要夸你的衣服漂亮,她当时眼里蓄满了泪水,我们都被感动了。”
我一下子如醍醐灌顶,顷刻间,我明白了弱小的母亲是怎样小心地呵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那件粉色的连衣裙如同一片温暖的阳光,扫除了我童年时的一切阴霾。
1.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醍醐( tí hú)灌顶:
阴霾:
2.母亲为什么哀求同学们夸“我”的连衣裙?

3.“那件粉色的连衣裙如同一片温暖的阳光,扫除了我童年时的一切阴霾。”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什么?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