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鼻 子

[德国]弗朗茨·霍勒

人们常常忘记,地球最早的时候是一只动物。对动物来说,除了视觉,嗅觉就是最重要的功能,所以地球上的各个地方都长着各式各样的鼻子。大部分鼻子长在高处,例如山崖上。

一旦什么地方的森林着了火,地球的山崖鼻马上就会闻到,并立即把溪水引向火场,让溪水泛滥,把火浇灭。

如果什么地方死去的动物臭气熏天,山崖鼻就会派几只山雕扑向腐尸,立即消除污秽。,

这些鼻子当然也能享受草原山花的清香,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派遣蜜蜂飞向那里,帮助花草生育繁殖。

   一选白《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

【小题1】写出下列浏语的近义词。
常常一(__________)立即一(__________
【小题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地球的(选一选) ( )
A.眼睛。B.鼻子。
【小题3】地球的鼻子有哪些特点?请选一选。(多选) ( )
A.大部分鼻子长在高处。
B.闻到火情,把溪水引向火场灭火。
C.闻到臭味,派出山雕清除腐尸。
D.闻到清香,派遣蜜蜂帮助花草生育繁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3 09:54: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

自然界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了;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望它。
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是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神,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小题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知的。(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小题2】正是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   )
A.接近;挨近。B.依靠。C.信赖。
【小题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自然界里面有一座活时钟。(______)
(2)植物按时开花,动物准时活动,说明生物活动有时间规律。   (______)
(3)生物有规律地活动,是因为它们体内有“生物钟”。(______)
(4)短文是从植物、小动物、昆虫三方面介绍自然界的时钟。(______)
【小题4】仿照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种花开。
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yuán)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liú)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lǐn),檐顶以柱和枋(fāng)桷(jué)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洪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小题1】判断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在这句话中,去掉“传说”一词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____)
(2)天坛包括“圜丘”“祈谷”“祈年殿”“斋宫”。(____)
【小题2】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小题3】祈年殿的结构十分独特,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小题4】认真阅读本文,相信你一定能画出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能画出大体格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瀑布宽30公尺(夏季可达40公尺),落差66公尺,流量达每秒2000立方米。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
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1.用“____”画出文中的两处列数字说明的句子。
2.为什么黄果树瀑布有“中华第一瀑”的盛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果树瀑布的形态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组材示例:按一定的顺序组材。

大地的舞者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儿出发。儿时的我,喜欢吹蒲公英玩,喜欢看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轻舞飞扬。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蒲公英的叶子呈锯齿状。花茎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蛛丝状毛。蒲公英生长在山坡上、草地上、沟渠里、路边,春天开花,形状像灯笼,因而乡亲们又称其为“灯笼花”。

到夏秋交替之际,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只要有风吹过,哪怕是些许的微风,种子都会义无反顾地离开母亲,奔向新的栖息地。来年春天,又把一片片荒郊野岭变得朝气蓬勃。见到蒲公英,我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蹲下来,慢慢欣赏。欣赏够了,我才对着绒球猛地吹一口气,那些小小的“降落伞”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刹那间,满坡都是蒲公英的小白伞,我追逐着,奔跑着,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具有“乌须发,壮筋骨”的作用,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是草中的“真英雄”。因此,母亲每年都会挖蒲公英来做菜吃。首先将蒲公英在清水中稍微浸泡一下,洗净;然后烧开水,加盐,放入蒲公英,焯上约半分钟去苦味;最后将蒲公英捞出来,过凉水,切成丝,加蒜末、盐、酱油、醋、糖、辣油等调味即可,这就是凉拌蒲公英了。这道菜的味道很不错,略苦而爽口。

蒲公英虽然看似平凡,可是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蒲公英药食两用,还可以观赏,真是大地的舞者。我爱蒲公英。

【小题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中大地的舞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蒲公英的。
(3)蒲公英是草中的“真英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功效。
【小题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母亲制作凉拌蒲公英的过程的句子。
【小题3】作者为什么喜爱蒲公英?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