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类文阅读。

那倾斜着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走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

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为一片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 你有没有被淋到呀 外公问 没有啊 那把大伞把我整个都包住了 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却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从前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中,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我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双眼已开始浑浊,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小题1】仿照例子写词语。
一蹦一跳     
笑眯眯     
【小题2】给第五自然段缺少标点的部分加上标点。
【小题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  ”画出最能体现祖孙深情的一句话。
【小题5】“从此,我总盼着下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1 11:1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很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 反抗)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偷偷 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孤注一掷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破釜沉舟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强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令人心惊胆寒。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过了些天,我惊恐稍定,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窝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小题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 
惊魂稍定: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我”捅马蜂窝的过程,作者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请依次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惊胆寒→吃惊→___________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嗵”“沉甸甸”“一团”“腾空而起”能品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
(“那”指的是什么?从语言特色、结构方面的作用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为什么会有“罪孽感”压在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②至⑤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阅读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zhá  zá)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chuí  c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 漂)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chuì  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曼 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选择文中合适的字或读音。
________(zhá  zá)碎   ________(chuí  cuí)打
(飘 漂)________落 憔________(chuì  cuì)
烂________(曼 漫)
【小题2】母亲一再坚持让我看菊花,她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将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相照应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透过这些动作描写,你又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内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细读母亲最后说的那句话,再联系上下文,请你试着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能力展示台。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

据2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教师愤然辞职。    ’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学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Pelton则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定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女教师每天都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电话。一些公司已经传真给学校索要当事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今后永远不会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一所大学在本月上旬的入学考试中对一位身着Piper学校T恤衫的女孩子说:“不要欺骗啊!”当地一位女士对电视台记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担心今后本社区的人出去会被贴上不诚实的标签……

这里,我们无法笑话美国人的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感觉到的只是“诚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这二字对于美国绝大多数民众,虽不能说重于生命,却是立足社会之根本——这也是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景象之一。

【小题1】给文章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轩然大波:   
忧心忡忡:  
杞人忧天:
【小题3】为什么当地一位女士会非常担心今后本社区的人出去会被贴上不诚实的标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美国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自由。结合这篇短文以及我国的现实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