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像)。这使他十分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有问题。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 衷)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读几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话,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    )因为记性不好,(    )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从此以后,他改变了读书方法。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事,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小题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字,打“√”。
【小题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积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陈正之后来是怎样读书的?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小题5】读了这则故事,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6 10:1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检阅台

微笑的力量

①一月的花想要开放,却失去了最后一丝微笑的勇气。

②记不得是从哪天起,我喜欢一个人靠在窗边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数着枝头的麻雀。直到某天,光秃的树干再也支撑不起一只鸟的重量,这一树枯叶的辞别,让我真正意识到冬的来临,而我,却是老样子——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继续最不起眼的生活。像十一月的花,掩埋在冰冷的大地,从未开放,也从未鼓足勇气。

③这次考试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我以特有的安静,等待班主任老师发卷。

④她每发一张卷子便会抬头微笑一下,这笑容像是一经触碰便收缩起来的含羞草,洁净而简单。

⑤突然心里有个念头,不知怎的,竟然期待起老师的笑容,那抹简单的笑容……

⑥她轻轻地念出我的名字,语气还是完全跟过去一样(   )的温柔,但却连头都不舍得抬。

⑦我嘴边勾起一个自嘲的笑。是的,我是差生。这是属于差生的笑容。

⑧我像冬天一样敏感,然而这只会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寒冷。我趴在课桌上,任凭这寒风像刀割般肆虐,任凭这十一月的花在风中消逝。

⑨下课铃扯破喉咙,前边的同学,大笑,放声地笑。我低低埋下头,继续我那无助的倔强。

⑩突然,风停了,我抬起头来,是一双手轻轻替我关上了窗。

⑪她用我熟悉而陌生的温柔嗓音说:“天冷了,不要吹感冒了。”

⑫“这次你的成绩有所上升,别泄气,加油。”

⑬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师的笑容,微微上翘的嘴角,仿佛盛满阳光。

⑭我的脸上又挂满了自信的微笑。

⑮我知道,微笑的力量,足以让一朵花在严冬盛放。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而我,却是老样子——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继续最不起眼的生活。(______)
【小题2】将第⑥段中画“ ”的语句换上意思相近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小题3】文中“十一月的花”实际上是指(  )
A.菊花B.微笑C.“我”这个差生
【小题4】第⑧段中画“ ”句子既指低的气温,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是古代的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现在公认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联”这一名称诞生于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小题1】“滥觞”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应该是(  )。
A.水少,只能浮起酒杯。
B.水少,只能浮起坏酒杯。
C.江河发源的地方。
D.事情的起源。
【小题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B.奋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C.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D.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
【小题3】根据文意,不属于春联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烘托新年气氛。B.驱妖降魔。
C.嘉节喜庆。D.统治者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