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鲁迅读书

   鲁迅小的时候,酷爱读书。爱看书,看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A(    )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三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B( )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C(    )爱护。看书的时候,他D(    )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了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1 9 1 2年至1 9 3 6年间,就有几千多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宝贵的藏书了。

【小题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1)广大繁多,形容书籍或资料多得无法计算。   ( )
(2)欢乐得就像发了狂似的,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3)连在睡梦中也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   )
(4)牢记于心,永不忘记。 (   )
【小题2】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A.①随便 ②设法B.①赶紧 ②于是
C.①比较 ②特别D.①通常 ②总是
【小题3】文中有一句话十分精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对书的感情,起到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请你用“——”把这句话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9 11:0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过了几天,和我一起来的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biàn  pián)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就算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大毛说:“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我把这事说给我娘听,娘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听了娘的话,没有理会大毛。
那年我挣(zhēng  zhèng)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张叔说:“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他告诉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chā  chāi)错。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踏实——( ) 顺畅——(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句中“我的心开始动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线句子,具体说说娘说的这句话隐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题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_____)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

同类题3

阅读《钱学森》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小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拓展阅读。
一条军毯
有一天晚上,刘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非常冷,北风吹起毯子,灌进屋里。我睡在另一间棚子里,怕刘少奇同志着凉,就披上衣服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我朝里一望,看到刘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着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地盖在警卫员身上。
刘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他的腿上。他推让了半天才收下。
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②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地睡着了,朦胧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原来给刘少奇同志送去的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我去问值班的哨兵,才知道我刚睡着,刘少奇同志就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弱——(______)   朦胧——(______)
【小题2】刘少奇同志住的环境怎么样?请在短文中用“横线①”画出相关的句子。再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
【小题3】画“横线②”的句子体现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通过叙述宿营时一条军毯的故事,反映了刘少奇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