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壁虎的。
(2)文章按照什么结构写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7-03-16 02:25: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训练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绘画,想当美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 )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  )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 坏了,   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 )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好了。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倒有利。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世界。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感激,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 )了一切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小题1】在(  )里填上正确的拼音。
【小题2】在“——”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    ) 名扬四海——(    )    正好——(    )
【小题4】“它”在文章中是指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划出老人告诉两个孩子道理的句子。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同类题2

①“简直受不了。要命!”
②朋友在电话那头感慨万千地抱怨受不了爸妈的唠叨。
③“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做什么他们都要唠叨。
④“是这样的啦。代沟!”
⑤“太对了!”太不体谅人了。”
⑥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声中挂上了电话。
⑦“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妈问我。
⑧“怎么?电话也不能打了!”大概是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散尽,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转身进丁房间。
⑨妈妈沉默了。 
⑩晚上,书桌前仍送来半杯牛奶,温热的,妈妈送来的。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总要问一两句的。
⑾我意识到我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是,妈妈还是送来了牛奶。
⑿那一霎,我感到浓浓的母爱。
⒀回想那一幕幕母爱的片断: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举——动无不牵动着那颗爱女之心。
⒁  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成绩;回想,_____________;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⒂“时间不早了,收拾了准备睡吧!”她忍不住又唠叨:“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
⒃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
⒄我顺从地照办了。
⒅月光从窗台射进来,柔和的,像妈妈的手。
⒆将心比心地想一想,我觉得爸妈真好。
⒇将心比心,总是要求父母理解的子女,为什么不去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你其实比你理解他们多。
(21)将心比心,总是觉得父母对你不好的子女,为什么不先想想你对父母的爱有多少?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爱大大多于你对他们的爱。
(22)真的,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一切……
【小题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抱怨(____)    照料(____)
反义词:激昂(____)    温热(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唠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12段中“一霎”表示______ ,我知道______和______这样几个词语和它表示的意思一样。
【小题4】给第14段中的画横线部分补上合适的内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将心比心,爸妈真的好伟大!这是原文中的一句话,应该插入( )处
A. 第17段和18段落之间
B. 第21和22段落之间
C. 第19和20段落之间
【小题6】第⑧段中,从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与下文(  )几句相同的修辞手法。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B.母亲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D.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小题7】第⑧段中“我”“转身进了房间”这一动作,表明了当时我心中可能这样想:________;第16段中,又是为什么“我顺从地照办了”?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__________
【小题8】读了第⑩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令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_____的诗_____中的一句,文中第21段是这首诗中又一句最好的诠释,请将这两句诗工整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