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这样描写父亲外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_______)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09-09 01:3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检阅台
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出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他出生于(贫苦 劳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富有的人家请了家庭教师,教家里的公子读书。苏步青一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有时听得都chī(    )了。想不到,那位公子由于懒惰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 鼓动)他要继续努力。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成jì(  )都是第一名。
苏步青是(抓紧 抓住)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老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 肯定)这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1.我能根据拼音及语境在文中括号内写上恰当的字。
2.我能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3.从文中哪里能够看出苏步青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请用“——”画出来。
4.第四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看不见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mái mán)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的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虽然你的耳朵听不见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失明的孩子说:“(jǐn jìn)管你的眼睛看不见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小题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用“”画出。
【小题3】画线句子①和②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
【小题4】当老人听到孩子们埋怨时,老人对他们说了什么?在文中用“——”画出。
【小题5】用“——”画出老人告诉那两个人道理的句子。
【小题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