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暖和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小题1】用“  ”画出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小题2】本文第一自然段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面理解有误的是(  )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
B.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说明黄河流域广
D.说明黄河气势宏伟
【小题3】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9 09:3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了    、
 、 的发明创造与源泉都与孩子有关。
(2)读一读,想一想,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章题目
 
 
文中列举的事例
 
 
 
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读后感受
 
 

同类题2

课内语段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将这段话分成四层,并按顺序排列层意:(    ) (    ) (    ) (    )
A.外祖父教导我要学习梅花的精神。
B.赞美梅花的精神。
A.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B.赞美中国人有梅花这种精神。
(2)选择句意,把A或B写在括号里。
①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A.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B.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祖父那么喜欢这幅梅花图,为什么在莺儿回国的时候把梅花图送给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