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略面上行驶,从而避兔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丰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迹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到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能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小题1】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小题2】透水路面各层功能可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___)
(2)彩色路面在我国已经普及了。(________)
(3)对于缺水型城市,建议该城市铺设透水路面。(_________)
【小题4】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
A.透水路而吸水能力强。
B.强化纤维材料好。
C.汽车行驶不易打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30 01:48: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晴空万里,朵朵馒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钧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为“虹云”水气含量充沛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虹日光西虹雨”之说。

晕,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时发生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现象。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光线的衍射现象。民间有“大华兆晴,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熟悉的一条谚语。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晴,是因为早霞时,水气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气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了解它.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小题1】用“虹”的两个偏旁重组五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云的“副产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
【小题3】用“___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谚语,并用①②③……标明。
你对“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
【小题4】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文中列举了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诗歌的韵律,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填序号),并说说你计划出游前,针对四种情况,将做哪些准备?
①漂船   ②积积   ③棉被   ④场风
A.云往北,晒_____________。(准备)
B.云往西,水_____________。
C.云往东,一_____________。
D.云往南,水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理解题。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小题1】我会连。
皎洁的   阳光    巨大的  遐想
奇异的   景色    美好的  关系
灿烂的   月光    密切的  努力
【小题2】换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 沙漠 --(   ) 全是 --(   )
【小题4】有人设想:“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读了上文,你觉得能行吗?发表一下你的见解吧!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第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科学家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的接近。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就不称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会尝到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血的成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
【小题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②自然段:________。
第③自然段: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在生病或出汗过多时,为什么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