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yuán)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liú)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lǐn),檐顶以柱和枋(fāng)桷(jué)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洪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小题1】判断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在这句话中,去掉“传说”一词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____)
(2)天坛包括“圜丘”“祈谷”“祈年殿”“斋宫”。(____)
【小题2】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小题3】祈年殿的结构十分独特,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小题4】认真阅读本文,相信你一定能画出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能画出大体格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7 11: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理解题。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小题1】我会连。
皎洁的   阳光    巨大的  遐想
奇异的   景色    美好的  关系
灿烂的   月光    密切的  努力
【小题2】换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 沙漠 --(   ) 全是 --(   )
【小题4】有人设想:“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读了上文,你觉得能行吗?发表一下你的见解吧!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衣服,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甘甜的雨露,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穿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长在一起。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见黄澄澄的银梨就知道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还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小题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细雨 (   )的雨露 
(   )的绿叶 (   )的梨花
【小题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
(1) 形状:________________。
(2) 颜色:一开始呈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
(3) 气味: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来。
【小题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小题1】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小题2】阅读“汉字之忧”,文中画“   ”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B.下定义C.作比较D.打比方
【小题3】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小题4】细读“现实之痛”“提笔忘字”四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称谓。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
【小题5】细读“现实之痛”,下面选项中没有正确概括“汉字危机”的表现的一项是(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小题6】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