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5 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自己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哪怕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记耳光付出十倍、百倍乃至更多的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沉默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了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

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我当初偷了邻居家的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后勤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上的西装里取出钱包,掏出2 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时,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dú)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小题1】文中有许多成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四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我”挨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父亲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请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为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0 03:3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4)解释词语。
①增援:
②落花流水:

同类题4

阅读与理解。
走着读书
从前,有走读大学,走读大学的学生不住校,上大学跟上班族一样,许多人早出晚归,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都是在路上背的。走读大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现如今有“走读一族”。在上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人边走边读,当然,还包括汽车火车或者飞机轮船上读书,都属于走着读书的范畴。  
邻居有位大爷,每天去路口买晚报,必先戴上他的老花镜,为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读新买的晚报。都市里的白领职业女性,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就爱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而开私家车的人呢,有时为怕路上堵车,一般会备上本书,等红灯时就读了几页。一次在地铁里,我见到有位年轻人读《黑格尔哲学》,尽管这本精装书包着书皮。在奔驰的公交车上,即便是农民也有不少人读书看报。而一种最浪漫的读书方式,就是带一本《红与黑》去巴黎,或者带上一本《双城记》去伦敦。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如今的图书出版部门,更是推波助澜,为顺应这个走着读书的时代,出的都是一些“口袋书”,把经典之作改编成一本本小册子,或者是文字和图片各占一半的书籍。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欢迎你加入这个走着读书的年代。  
马可以走着入睡,人可以走着读书。如今,有谁算过自己一年到头的读书时间吗?不用算,算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许多书都是走着读的。不夸张地说,在匆匆忙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回到家里,我们冷落书,书也冷落我们,似乎已变成了“敌人”。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只是,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一句话中加引号的词语。
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
【小题2】 “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这句话中的“潜台词”指什么? 
【小题3】在匆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可是为什么一到家里就似乎变成了“敌人”?
【小题4】文章结尾说,“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滑翔机之父”
--奥托·李林塔尔
①李林塔尔是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被世人称为“滑翔机之父”。
②青年时代的李林塔尔已经清楚地知道,将来的飞行器必然要依赖于机械动力。然而,当时他所面临的难题并不是有无动力,而是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和如何稳定操纵。
③李林塔尔选择了进行滑翔实验飞行的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鸟类飞行原理的研究上。他耗费数年时间悉心观察,仔细研究各种鸟类的翅膀结构和飞翔的方法,尤其是注意到翼面和升力之间的关系。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百折不回,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然而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从德国斯图伦附近的山坡上起飞后,恰遇一股强劲的风,他一下腾空很高,李林塔尔非常兴奋,然而他却全然不知滑翔机已达失速的边缘。正当他试图尝试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时,滑翔机突然失速,一头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在弥留之际,对他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⑤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最伟大的老师”。
【小题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1)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3)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
【小题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这一段中的破折号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小题3】为了解决研究中的难题,李林塔尔选择了____________这条道路;为了设计出最理想的飞行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______________的研究上。从“7年”“18种”“一次又一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李林塔尔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