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鳄鱼抓住了小兔,眼泪扑簌簌的掉下来。它对兔子说:“可怜的小兔子,不是我要伤害你,这是上帝安排,命运注定你要成为我的充饥之物,真是无计可施啊。你知道我的心地素来是仁慈的,我真不忍心吃你呀!

  它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把兔子放进嘴里,嚼了又嚼,吞进肚里去了。
鳄鱼抹了抹嘴巴,钻到河里睡觉去了。
【小题1】根据短文理解词义。
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计可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鳄鱼抓住兔子后,从鳄鱼表情上看,它( ),从它的话中可知它(   )。表面上看鳄鱼是( ),它真正的想法是( ),从( )可以看出来。
【小题3】“鳄鱼的眼泪”比喻是什么?这篇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09 02:5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小题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李大妈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阿姨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了克隆实验。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不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这些成果说明克隆技术有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的一条新途径。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对人类来说,克隆技术是悲是喜,是祸是福?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一分为二的。克隆技术也是这样。如果克隆技术被用于“复制”像希特勒之类的战争狂人,那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复制”普通的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把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会使优良牲畜品种的培育与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若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顽疾。克隆技术犹如原子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

【小题1】给带点的字注音。
隆(________)  危(________) 家(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 关注——( )
途径——( ) 危及——( )
【小题3】填空。
(1)科学家把  叫克隆。
(2)中国曾经克隆出
(3)克隆技术是一把 掌握在人类手中。
【小题4】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是怎样看待克隆技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树木怎样过冬(节选)

树木在冬天里会不会冻死?当然会冻死。

如果一棵树整个冻透了,连心儿都冻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都得死光了。

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种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起(充实 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

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要树叶!树木抛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护 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身体里面。再说,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叫树根冻坏。

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植物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它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机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小题1】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小题2】冬天,树上的叶子落光了,目的是(  )。
A.防止生命中的热量损失
B.迎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C.防止被虫蛀
D.变成肥料滋养小树
【小题3】树木防止热量的损失是有妙招的,短文先写冬天树木进入深沉的睡眠,再写树木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最后称北方的森林为“森林王子”,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