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检阅台
蔡侯纸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郊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得到了一批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纸。这叠纸有八十八片,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为十乘十厘米,最小的为三乘四厘米左右。由于这批纸是在灞桥发现的,所以称灞桥纸。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因此,可以断定,大约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当然那时的制作是很粗糙和原始的。
如何把植物纤维纸从粗糙和原始变得更为精细些?这就得提到东汉时的蔡伦了。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于公元75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太监,后兼任“尚方令”。“尚方令”的职务就是监造和管理宫廷用品,也包括纸在内。这就使他有机会与造纸工匠进行接触,并因此熟悉了造纸的技术。当他看到造纸的技术不够理想时,便设法加以改良,把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都用来造纸。这些东西不只容易得到,而且比原来的原料更便于加工。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融合成浆糊状,再把浆用细篾均匀地捞出,让它干燥。这样便可得到纸了。
蔡伦用这种方法造纸,造出的纸比先前的好了。他于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上奏给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赞赏,并把他的造纸方法推广。因为他曾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便称为“蔡侯纸”。
1.说明下面三个概念的意义以及来历。
植物纤维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灞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侯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如果去掉文中画“——”的词语,句意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概括蔡伦在造纸史上的贡献以及影响。
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个离不开纸的学生,你怎样评价蔡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4 12:2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份晚报

从一个饭店回家,已是晚上9点多钟。头昏胀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高一脚,浅一脚( 。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我一跳。

我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蒙眬的眼睛看了看,是个10来岁的女孩。我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我立定了,回过头来。“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张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____嗯____买张____西江晚报____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奇怪了,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拿着钱,我就过去了,买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是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看到了。”“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人。”我的酒醒了大半。“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 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张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她一个小时了,她肯定卖不掉。”

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从树影底下跑开了。

【小题1】给文中划线的空白处加标点。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小题3】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一想,你该向文中的小女孩学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可以换为: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在大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时候,我想给你们一点提醒。”教授敲了敲讲台。今天他两手空空没有代书和讲义,“而且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所以过于自信有时会导致一种狭隘。”
这句话分量有点重,学生们开始注意教授。黑板上教授写下“中学到大学”几个字,问:“知道它的意思吗?”
学生们笑了,没有人回答,是不屑于回答。教授说:“的确太简单了。”然后转身添了“都没有的知识”几个字,问:“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念一下?”
学生们仍然在笑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当“小学生”。教授只好自己念:“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然后解释,“是的,你们的学历令很多人羡慕,但是,学历与学问是两个概念,后者的内涵实在太广阔了……”
学生们又开始聊天,交头接耳:谁谁进党政机关了,谁谁应聘与某某大企业了,谁谁准备去南方……教授忽然提高嗓门:“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学生们一惊,都抬起头,教授见大家注意力集中了,笑眯眯地在在那句话前加了一个“从”字,有学生轻声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教授立即指着他说:“这位同学,请你读出这句话,注意断句。”
学生站起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念道:“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其他同学呵呵笑。教授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吗?”学生们仍然呵呵笑,兴致盎然且轻松。
教师环顾四周见没有人答话,叹了口气,扔掉粉笔:“唉,形成思维定式了,不利于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这时有个同学反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吗?”教授断然回答:“只对一半!”台下的人再次提起精神,盯住教授开始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知识!”
台下一片宁静。教授得意地诡秘一笑,走下讲台:“诸位,很抱歉!作为一名中文教授,我竟然在与各位道别的时刻玩了一次小学生的文字游戏——不过,我用心良苦,因为你们即将面对的世界的确充满了——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而你没有必须——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台下的学生纷纷起立,向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交头接耳:
兴致盎然: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震荡——      诡秘——   
环顾——      热烈——   
【小题3】“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这句话缘自   朝诗人 中的一句诗   
      
【小题4】教授通过这样一句话,想告诉同学们的道理是(    )。
A.同一个句子,停顿不一样,意思也就可能不一样了。
B.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
C.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D.做人要谦虚,还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只有对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小题1】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难_______ 喝令_______
反义词:犹豫_______ 简单__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是即将出生的生命让劫犯选择,每个选择都是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劫犯放下枪后,围观人群为什么鼓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这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