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读书的诀窍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元,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性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读几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元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元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写了些什么,有几个重点,而且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名有学识的人。
【小题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一目十行(    )   匆忙草率(    )   日积月累(    )
【小题2】写反义词。
囫囵吞枣——(______)
【小题3】朱熹是怎样教陈正元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把短文分为三段,并归纳各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2:1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下雨了,飘飘洒洒的雨丝儿,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儿。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以外的镇上去上学。学校没有住宿,只好来回走读。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的半路上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天,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用,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娘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当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作者认为自己说的什么话不懂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1)
(2)
2.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母亲操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作者于心不忍的句子。
3.母亲买回了伞,作者为什么先是惊喜而后却流泪了呢?

4.为什么作者带着这把伞,就觉得母亲仿佛在身边呢?

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嘠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一刹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

“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栽倒回来,鬼子官哇哇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才窜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的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疾,小嘎子飞过去只一抄,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啊!你瞧他的心是怎样在飞腾吧,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谁能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啊!连那“劈劈啪啪”已经展开的战斗,他几乎都顾不上细看了。

【小题1】这个故事真有趣,读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句子后面打“×”。
(1)“太君”在文中指日本鬼子,而不是指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____)
(2)“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____)
(3)“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好引鬼子上当。(____)
【小题2】请给这篇短文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
【小题3】读节选内容的画横线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节选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爱枪如命(   )B.机智勇敢(   )
C.临危不惧(  )D.灵活善变(   )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小题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然(jí jì)罚(chéng chěng)
【小题2】写出画线字的含义。
( )步( )
( )敌( )
【小题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小题4】将语段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小题5】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体现周瑜的做法是?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体现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次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