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醉翁之不在酒(______) (2)伛偻提携(______) (3)之者谁(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11:4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越信宿①,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②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③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④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节选自《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①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②牧竖:牧童。③舆夫:轿夫。④率:大致、大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B.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C.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D.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而繁阴 秀:
②苍白发 颜:
③遂小溪 缘:
不应所问   或: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小题4】(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甲)(乙)两文都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同类题2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①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②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傍:同“旁”。⑥殆僵仆:几乎倒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饮少醉(________________) (2)得之心而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
(3)可还 (________________) (4)众皆感不肯去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守谁    业
B.游人去禽鸟乐也   业怡然无寒色
C.人知从太守游而    故士卒为之用
D.游人而禽鸟乐也    众皆感泣不肯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小题4】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哪些含义。
【小题5】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乐(__________________)
(3)颓然乎其间(_________________)
(4)树林阴(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大量地运用了骈散句,使得文章句式整齐却又富于变化,如文中使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B.本文除第一段之外,每一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再到“已而”,展开了由写景到游乐再到归去的景象,使得文章层次清晰,脉络鲜明。
C.文章中太守的“醉”和“乐”本质上是统一的,“乐”是表象,“醉”是实质, “乐”始终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D.第一段先从一个全景的镜头即“环滁皆山”写起,再逐层拉近,依次介绍了琅琊山、酿泉,最后将镜头定格在主景醉翁亭上,这样层层推出,不仅交代了醉翁亭的具体位置,更给人以移步换景之感。
【小题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说说《醉翁亭记》和材料都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高尚情怀,请结合课文和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日:“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唐宋时表示官员等级的配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担而立(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微之(__________________)
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陈尧咨射(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亦此自矜 / 尧咨每弓矢为乐
B.尝射家圃 / 求二石兽水中
C.今汝不务行仁化专一夫之伎 / 结友
D.康肃笑而遣 /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小题4】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是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词语和句子分析。
【小题5】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原文填空。
(甲)(乙)两篇文章都记录了北宋名人陈尧咨的故事。(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出了陈尧咨以自己的箭术高超为傲的心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二)北高峰,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奉五显之神。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群山屏列,湖水镜净,云光倒垂,万象在下。渔舟歌舫,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觌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邑,茫茫无际。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草木云蓊,郁郁葱葱,悉归眉睫。山顶旧有望海阁,今废。

注:①北高峰:杭州西湖一景,在杭州灵隐寺后。②五显之神:江西徳兴、婺源一帯汉族民间崇奉的财神。③觌:见,相见。④罗刹江:即钱塘江,因风涛险恶,故有此称。⑤郡城:此指杭州城。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溪而渔 表涕零
B.者呼,后者应   人之述备矣
C.往来而不者 沿溯阻
D.水落而石者 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小题3】阅读语段(一),谈谈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小题4】上面两个语段在描写琅琊山与北高峰景色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