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明年,丞相薨,吾云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06:0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集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栗。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B.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C.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D.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神/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多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处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百家,此处指不同派别的学说。春秋战国时各学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C.《左氏》即《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编,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御史,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韩愈曾任御史,后被贬南方边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写先生的教诲。老师勉励学子身逢其时,应该学思并具,精进学业,完善品格,无须担忧得不到任用。
B.第二段对老师治学方法进行了论述。既肯定老师读书的勤奋,也批评了老师读书贪求数量、不加选择等毛病。
C.学子之语隐含作者不平之意。老师有功于儒道,才华出众,能博采众家之长,敢做敢为,却命运多舛,不被珍视。
D.文章以师生问答巧妙抒怀。最后一段表面是说自己尚有不足,安于所处,实则语含辛酸,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苦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小题2】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D.胜友如云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徒,其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决)爱其子,择师而之(教育)
D.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同类题4

阅读韩愈的《师说》,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C.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百工:即百官,古代官员的总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B.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圣人”作对比,使文本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①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①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

②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用事者:当权的人。此处指坚持朝政变革的王叔文。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士乃见节义( )
(2)无辞以其大人( )
【小题2】对“虽重得罪,死不恨”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再加一重罪,死了也没有遗憾。
B.虽然再次获罪,死了也不怨恨。
C.虽然重新获罪,死了也没有遗憾。
D.即使再加一重罪,死了也不怨恨。
【小题3】文中划线句是成语“ ”的出处,
现常用来比喻
【小题4】结合第②段,谈谈柳宗元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