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一个“+”位置的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二者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与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时已初现端倪。而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你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相关费用会从你的账户扣除。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据悉,格力集团为应对小米手机的挑战,也开始生产手机。但是,如果格力还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就可能还会停留在3.0甚至2.0时代。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3.0时代,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消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互联网只是被动使用的工具。
B.工业4.0时代,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很可能会被打破,同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会随之消除。
C.工业1.0时代和2.0时代运用的是力学原理,通过体力的,解放和产能的解决,来促使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D.分别以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各工业阶段,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没有变化。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4.0时代的互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物质、能量信息。
B.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今后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从设计到售后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上升为矛盾主体。
C.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已出现;国内互联网巨头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去工具化已初现端倪。
D.美国某款新能源汽车生产者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取消了4S店的商业模式,自己销售产品并提供保养、维修等各项服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别“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主要依据,是互联网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究竟处于主体地位还是被动地位。
B.在“互联网+”阶段,厂家可通过物联网掌握售出产品的各种数据,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C.在工业4.0时代,传统产业可能变为被“+”的对象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D.反思应对小米手机挑战的过程,格力集团只有停止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才能真正步入工业40时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0 09:4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想念麦客 (周建)
①收麦子的日子逐渐远去,我很想念那些麦客。
那些麦客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麦客。他们不是历史上凭着镰刀收割麦子的麦客,而是开着大型收割机,呼呼啦啦地疾风一般来来去去的人。他们一般是三四个人驾驶一台大型收割机,三四台为一组,走南闯北,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他们的皮肤黝黑、粗糙,嗓门大大的,做事、说话就像收割麦子一样,风卷残云一般。
③因为老家的道路好些,也因为老家的麦子收割期总是晚上几天,每年的麦子收割时节,来来去去的、带着收割机的麦客很多,如果是麦收快结束的时候,每天在路上能见到上百台收割机。
④曾经留意他们的收割机,有新疆2号、福田2号、洋马、久保田等,每台机子的价格少在六七万,多在二十来万不等。这些收割机,有的是他们用多年的积攒买来的,有的是他们凑股买来的,有的甚至是他们借了债买来的,总之,买了收割机,几乎用尽了他们全部的精力。他们希望收割机能带给他们更好的收益。有一个麦客告诉我,去年,他和合伙人撵着季节走,从海南的三亚一直收到黑龙江的黑河,用自己的辛劳换来沾满辛勤汗水的钞票。
⑤这些麦客,出来的时候,自己带着被窝行李,有的还带着锅和煤气灶,吃的、喝的、住的、用的都在流动的车上。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支锅开灶,行军打仗一般。他们的衣服脏兮兮的,头上灰蒙蒙的,脸上黑乎乎的,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麦灰,只留下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一说话,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甚至连日都没法洗一次澡,只是夜深人静的夜晚,用热水擦擦,或用凉水冲冲。有的就在人家的屋檐下,在马路边,亦或树阴下,收割机一停,铺盖一放,一倒下就打起了呼噜,嘈杂声、喧闹声丝毫不影响他们酣然入梦。
⑥到了麦田里,麦客们就来了十足的精神,浑身都是劲儿,把收割机开得呼呼啦啦的,饭都顾不上好好吃一顿。有的就在田头,吃着同伴送去的饭菜,那饭菜也谈不上热,更谈不上香,但他们吃起来还是狼吞虎咽。
⑦一个烈日的中午,在一片树阴下,我见到了两个麦客在田头吃饭的样子:地上放着一盆猪肉烧豆荚,一包水煮花生米,一人站着,一人坐在地上,他们一手握着啤酒瓶,一手抓着鸡爪,一边大嚼着,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那饭菜也不算上乘,吃相也实在不雅,但他们吃得满口生津,有滋有味,满面春风的样子,胜过享受任何一顿美味佳肴。也有的麦客因为劳累过度,加上太阳暴晒,什么都不想吃,就买些八宝粥放到收割机上,饿了就喝一罐,渴了也喝一罐,稍歇片刻就继续干活。
⑧麦客们已经走了几天了。我常常想起他们,也想起我们自己,比较起来,就觉得汗颜,我们的知识也不一定比他们丰富,能力也不一定比他们强,经济也不一定比他们富有,整天躲在阴凉底下,或是蹲在空调房里,忙着所谓的无聊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抱怨天气的炎热,叙说生活的不平,议论社会的不公,慨叹人生的无奈。在轻松的日子里,萎缩地工作着,烦恼地快乐着。理想、锐气、信念被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只留下机械般的木讷的躯体。
⑨想念麦客,想念他们走南闯北的勇气,想念他们随遇而安的思想,想念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以及那健康的肤色、爽朗的笑声。
【小题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麦客的,请分条概括。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些麦客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麦客。
(2)在轻松的日子里,萎缩地工作着,烦恼地快乐着。
【小题3】文章在表现麦客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赏析。
【小题4】作者对麦客的回忆和对自己生活、工作状况的描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罗旭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既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年,施一公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但施一公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
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在头版进行专门报道,探求其中的原因。
“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深入骨髓里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30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几年来,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
施一公开始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
“核心就是打破铁饭碗,实行‘非升即走’的用人机制。如果在6年之内达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水平,就必须离开。”施一公介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引进面向国内外开放,全部实行海外评审专家组评议;薪酬体系采取国际通行的年薪制,不让人才为柴米油盐发愁;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启动基金,免去了人才的项目、经费申请之苦……
截至目前,已有70多名国际顶尖青年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职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国第一。
在科研及人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固然让人骄傲,但让施一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人才培养。他曾不止一次说:“我回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
归国以来,施一公一直亲自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生命科学前沿》等课程。他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重要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基本是年轻的博士生,他带的多位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到今年底,他的实验室将培养出18名博士。他说:“我毫不怀疑他们大多数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我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在中国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施一公说,“我常想,当我在清华退休时,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能够影响世界进步的科学领袖,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如今,施一公自己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震动,也使他自然成为“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B.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为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施一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C.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好,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与施一公引进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有关。
D.施一公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
【小题2】文中多次引用施一公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施一公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完成后面小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大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在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小题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
【小题3】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异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又恰逢阴冷的冬季,所以对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比以往更为强烈。
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
C.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的见解。
D.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小题3】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夏曾佑以猫论虎之说其实与金圣叹想象小说家“解衣踞地”作扑、掀、剪一样,都无法解决打虎的知识性难题。从小说家的角度来看,正因为这是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所以才使他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所谓一扑、一掀、一剪的三段式打斗过程,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是异曲同工的,后者用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道场的生活知识唤起读者的真实感,武松打虎则用人虎相搏同样“事不过三”的过程感营造出一种匪夷所思的真实感,并成就了《水浒传》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也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以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如第三十九回写太上老君很不情愿地递与孙悟空一粒金丹去救活乌鸡国王,孙悟空接了金丹,就往口里丢,慌得老君揪住孙悟空就揝着拳头。作者写道:“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点出了孙悟空戏弄老君的生理特点亦即这一描写的知识点。又如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在朱紫国的描写,将中医诊脉、医药知识真假参半地糅和在一起,娱乐效果也极强。

当然,为了不影响小说的娱乐效果,一些小说家在纳入知识性内容时,还会根据情节展开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排。也就是说,娱乐化的知识要素,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知识。关键是,知识性不应成为娱乐性的障碍。而在一些小说中,我们也确实看到,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也可能会降低小说的“易读性”和“可读性”,进而降低小说的娱乐性

节选自刘勇强《小说知识学: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维度》

材料二:

赛珍珠以亲身感受准确、贴切地阐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中国小说主要是为了让平民高兴而写的。我用高兴一词并不是只是指让他们发笑,虽然那也是中国小说的目的之一。我指的是吸引和占有整个思想注意力。我指的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我指的是鼓舞人们的志气,但不是凭经验谈论艺术,而是通过关于每个时代的人的故事,使人们觉得是在谈他们自己”。与说教、解忧和劝谏都不同,在民间,小说是人自然性情的流露和外化,能给人以快感,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她进一步从本质上提示了民间小说与圣贤哲人著述的相异点:“中国学者的态度终究未能压制住故事在民间的‘生长发育’……文学这一样式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贴近生活,着实让人吃惊。中国人生哲学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均是中国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模样,换言之,那是理想的境界,而在故事和小说中,人们发现的才是真实的中国人。”这与黑格尔所谓欣赏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他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的理论表述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刘澍芃《赛珍珠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可以说,娱乐性是中国小说与生俱来的美学特征,娱乐性并不能使小说思想更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与境界,但可以使小说更好看,更具可读性,构成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即使在小说更多元发展的今天,娱乐性极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完全忘记了小说的娱乐精神。要么在急于批判现实中迷失自我,要么被世俗利益牵制,被低俗趣味蒙蔽。近些年,又呈现出小资化的写作倾向,缺乏对来自土地、来自于生活一线的、来自底层的鲜活生辣的生命状态的书写,而这恰恰是娱乐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导致了现在很多小说,无论作者如何吹嘘自己小说创作的高妙,尽管理伦家如何去阐释它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但普通老百姓并不买账,这个事实,即便在我们著名作家中并不少见。譬如莫言,获得诺奖,按理应该是一时洛阳纸贵,然市场销售并不好。我想,或许文学的娱乐精神的缺失,没真正唤起底层的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

节选自周明全《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中国小说“娱乐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娱乐性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为善于运用日常知识进行戏谑性描写,达到绝佳的娱乐效果。
B.一些小说娱乐性降低可能是由于知识的生硬或过度阑入导致的“易读性”“可读性”降低。
C.娱乐性是中国小说固有的美学特征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并使小说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D.文学娱乐精神缺失,不能唤起底层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导致作品在市场上销售不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创作角度看,作者利用读者无法印证的知识获得了发挥的空间,比如《西游记》中朱紫国寻医诊脉的描写。
B.赛珍珠认为,中国小说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生活的画面和那种生活的意义来启发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志气。
C.引述黑格尔所谓欣赏者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的理论佐证了赛珍珠“贴近生活”,描写真实的人的文学创作观点。
D.在急于批判现实和被低俗趣味蒙蔽中,中国的小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太沉重,作家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
【小题3】结合选文,请对当今时代恢复小说的娱乐精神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