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7)有复于王者 
(8)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0)犹缘木而求鱼也 
(11)殆有甚焉 
(12)其若是,孰能御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07:5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其上矣(非:认为……非,即埋怨。)
B.忧民之忧者,民亦其忧(忧:以……为忧。)
C.天子诸侯曰巡狩(适:刚刚。)
D.为我君臣相说之乐(作:创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非其上者,非也 吾何修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B.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为我作君臣相说
C.乐以天下,忧天下 吾王不游,吾何
D.齐宣王见孟子雪宫 景公悦,大戎
【小题3】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    )
①无非事者 ②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③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④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⑤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后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B.文章第3段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目的是塑造齐相燕子机制灵活和善于雄辩的形象。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小题5】翻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请以战喻 喻:使…明白
C.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丧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申之以孝悌之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小题3】请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把“涂有饿莩”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C.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