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而心不及动,辩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瞥于死生而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如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谟言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 ,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 “弟子與尸。”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①弟子與尸,形容大败之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勇 以:就……而论
②侈于口而于心 馁:丧失勇气
皎然于心目者 皎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④则目而心不及动    荧:眩惑,迷惑
⑤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   要领:统帅
⑥而心妄之    度:预测
⑦赵括之所以亡赵    所以:……的凭借
⑧而戕民于无已 无已:无休止
A.①⑧B.②④C.③⑥D.⑤⑦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
至于谋略,或许是可以预先筹划的
B.机操于转眄
在转眼之间机械操作
C.规无穷之变于数端
(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
D.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不用等明智的人(预测),就早已经看明白了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宋文帝受了王玄谟陈词的煽动,贸然北伐无疑是自取失败.
B.在王夫之看来,战场情况很复杂,事先确定的临敌谋略并不完全适用。
C.王玄谟的勇气只是浮于表面,嘴上说得多,一且遇到实战就仓皇失措。
D.王玄谟北伐前在朝中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谋决于安危之顷
②亟正以刑可也
【小题5】根据要求作答。
①写出文章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文章第四段引用了多个战例,请结合全文简述其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3 08:4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B.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符合
C.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D.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B.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C.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D.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C.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娱乐,嗜酒。家有庐告田亩,荡尽,遂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道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优。”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入酒家,痛饮达旦。磋乎!予几年前性刚命,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聪慧,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不顺
D.以取罪 戾:违反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回”。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的感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
⑵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丘子行者,太末人也。其先为宋太学生,遂家钱塘。至子行,三世。子行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而于音律尤精。然性放旷,不事检束。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对客辄吹洞箫,或弄铁如意,或援笔制字,旁若无人。僦居陋巷中,教生徒常数十人,未成童者坐之楼下。宾客谈笑,喧动邻舍,而楼上下之徒常肃然。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非其意,斥弗与见。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或与为礼矣,送之,弗下楼也。东平徐公子方,海内大老也,所蓄古器物款识,多莫能辨,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徐公即命驾访子行,子行一一鉴定之,徐公未尝不叹服其精敏。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其修辞立论,皆识见超诣,人所弗及。故用是自负,藐视一世。其所称许者,惟钱唐仇仁近,永康胡汲仲、穆仲三人,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不顾人喜恕。不知者,不堪其谑侮;知者,以其类乎滑稽,不也。

初,子行年四十未娶,买卖酒家孤女为妾,不久即死。死久,人或诬告子行妾,尝为己妻。有司逮妾母,而妾母已再人,居他州,及来,死子行所。又逮妾母后夫,后夫来,复舍子行,而坐伪钞事觉,竟连子行。知情,子行惧,后三月,知子行已投水死。其弟子为招魂以葬。

为说者曰:篆、籀之学,自宋,其弊极矣。国朝以来,始子行倡其说,以复于古,而吴兴赵文敏公实和之,其学乃大明。子行可谓博雅之士哉!子行既殁,得其学以名世者,宛丘赵子期、濮阳吴孟思。

(取材于王祎《王忠文集》卷二十一)

注释:①秦唐二李: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②僦:租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子行,三世    比:接连
B.以其类乎滑稽,不  恤:怜悯
C.而妾母已再人    适:出嫁
D.自宋季   季: 末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求人可使报秦
B.子行一一鉴定之/大王不取也
C.死久,人或诬子行妾/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知子行已投水死/精思傅会,十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下
擅长篆书、籀文,书艺精妙不在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之下
B.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
达官贵人听到子行的名声后,纷纷登门等候拜见
C.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对此人们都称赞徐子方能礼贤下士,而非议子行果真是一个藐视当世的人。
D.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
对于其他的诗人文士,他都很少称赞认可,动辄加以批评讽刺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行教学有方,他的学生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严肃认真地学习。
B.子行精通音律,写诗不完全受格律的限制,喜欢著书立说,见识高远。
C.子行被人诬告在先,受人牵连在后,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祸不单行。
D.宛丘人赵子期、濮阳人吴孟思继承了子行倡导的篆、籀之学,享名于世。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子行“性放旷,不事检束”的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道人传
明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 ①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做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