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

陆 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释:①貔貅:pí xiū,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原诗词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9 08:5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明)金实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
B.字之如子 字:养育
C.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
D.慎毋致人曰 慎:谨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B.君当为知己者用/为天子之所举用
C.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
D.其得誉于人/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2)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②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小题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小题6】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以:介词,用。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小题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