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枌榆:泛指故乡、故里。  ②仪注:制度,仪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B.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C.神庆到 /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 /文书下州 /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D.神庆到州 /有豪富伪作改钱文 /敕文书下 /州谷麦踊贵 /百姓惊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即通晓经学。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汉武帝尊崇儒学就专指儒家经典。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满床笏”这一典故比喻家门昌盛,做高官的很多。
C.缌麻,指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中国古代以亲疏为标准分丧服为五等,其中齐衰最重,缌麻最轻。
D.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滕王阁序》一文中,都督阎公出行便是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3 09: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简求,字子臧,长庆元年登进士第,释褐江西王仲倚从事。又从元稹为浙东、江夏二府掌书记。裴度镇襄阳,保厘洛都,皆辟为宾佐,奏殿中侍御史。入朝,拜监察。裴度镇太原,复奏为记室。入为殿中,赐绯。牛僧孺镇襄汉,辟为观察判官。入为水部、户部二员外郎。会昌末,讨刘稹,诏以许帅李彦佐为招讨使。朝廷以简求累佐使府,达于机略,乃以简求为忠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本道供军使。入为吏部员外,转本司郎中,求为苏州刺史。

时简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务,昆仲皆居显列,时人荣之。既而宰执不协,弘正出镇,罢简求为左庶子分司。数年,出为寿州刺史。九年,党项叛,以简求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州刺史、泾原渭武节度押蕃落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十一年,迁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御史大夫、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十三年,检校刑部尚书、凤翔尹、凤翔陇西节度观察等使。十四年八月,代裴休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太原军素管退浑等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所质子弟,一切遣之。故三部之人,欣然听命。咸通初,以疾醉,表章沥恳。制以太子太师致仕,还于东都。都城有园林别墅,岁时行乐,子弟侍侧,公卿在席。诗酒赏咏,竟日忘归,如是者累年。五年十月卒,时年七十六。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注)简辞,系简求的兄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
B.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
C.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
D.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隋唐时有“释褐试”,是“解试”“省试”之后的第三层级考试,又称“关试”。
B.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员绯色官服、有时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C.检校:唐朝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事职,相当于代理;后均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事职权,主要表达深受恩宠。
D.致仕:交还官职的意思,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休沐、归故里、告退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简求善于谋划。他多次在幕府任职,协助裴度治理襄阳、洛都,协助牛僧孺治理襄汉,裴度两次向朝廷举荐他。
B.卢简求历任要职。他食邑三百户,曾任泾州刺史,后任刺史、御史大夫等职务,最后以太子太师的官职退休。
C.卢简求治理有方。他善于处理边疆事务,对待杂虏恩威并施,退浑等三部落都乐意听从他的命令。
D.卢简求晚年安闲。他退休后在园林别墅生活,有子弟在身边侍奉,有官员陪同饮酒赋诗,生活惬意舒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简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务,昆仲皆居显列,时人荣之。
(2)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今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威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今集百像于尚书省议。公御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藉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待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祎为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馀,配流岩州。卒于路。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驰传”,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
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同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
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待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
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上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父亲。
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祎一案而遭罢相,又因交结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流放岩州,死在路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之   奇:认为……奇特B.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C.作师说以之   贻:遗留D.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用刀雕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顶是(   )
A.谒肃京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B.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傲诞如此   可怪也欤D.暴水所阻   水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首创。
B.“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汉代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4】断句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

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

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卢从愿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
(2)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