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鄞县尹许君遗爱碑铭

[明]刘基

至正十三年,岁在癸巳。秋七月六日,鄞县尹许君卒于官,其配叶氏以栖归葬天台。越明年,鄞父考以董先生朝宗书,致乡贡进士杨君彝所为《行状》于刘基,愿立石纪君遗爱,请为之文。基于许君,相好最甚,欲有言,辄悲不能胜。董君使来文,曰:“鄞人知子知其尹,且不喜阿其所私,为可以传信于人,子必速为之”乃为此铭。

君讳广大,字具瞻,世为天台人,少惟好读书,稍长,能属文。年二十五,登进士第,授庆元路昌国州判宫、婺州路武义县尹,所至以廉能闻。其为武义时,母卒,君奉丧归天台。服阙,如京师。时盗起海上,连步莫能讨,国家乃更严考课法,命大臣各举可都守、县令者,连及其赏罚。于是朝臣多以君荐。以庆元为渐东剧郡,且薄海,与鄞最密迩,乃奏君尹鄞

君至,则先平其差役,与民约:以乡部大小分次第,较厚薄以均轻重,量远近以命程限。罢吏卒弗遣,有事则亲署于帖,俾都役相传递,令如约来。民视署缓急,如署至,同官或有为,而君有故不及署,则皆疑弗至,须君署乃至。民有讦讼无不,必召使来前,亲与辨折,委曲反覆,得其情然后行,虽倦惫无所苟。狱讼租赋有下于乡,悉如前约。群吏皆旁睨束手立,无敢容一味,大府亦无敢托以私者。以故乡人咸得安业。于是县学,复甬东书院,延师教子弟,月朔望必亲视廪膳,课讲业,阐明伦理,敦笃行义,优礼耆德,兴拔后进,鄞士习为之一变。

会兵革四起,郡邑承藩阃命供军实兵器,使者项领相望。庆元又树栅江,浚隍筑城,百役并作。君令人民均力从役,毫发不容有所私。事有所不可,即挺身陈利害,虽数忤上官意弗惮。无何,遂得罪于分省左丞,命君以军资入海,而不与之师。及诸军遇贼溃散,独责君,令偿所失物,欲致之死。鄞老幼皆号泣诣阃,诉帅为解,得稍缓。比左丞以故去,君乃复署尹事。未越月,那使者至郡,君前欲白事,忽疾作,顿于地,卒,年四十有六。

君为人厚重,寡嗜好,饮食衣服可而止,故能以廉终其身。处患难,人不见其忧,为政惟务以信义动人,使自效,不矫激立成名。卒之日,家无馀财。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君使来文 趣:催促;B.民有讦讼无不    听:听从
C.于是县学 新:翻新D.庆元又树栅江    捍:保卫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官员任职期间如遇父母去世,必须停职回乡守孝。文中“服阕 , 如京师”表明许君已经服满丧期,可以再次任职了。
B.“隍”是没有水的护城壕,城是挖土筑的高墙。文中“浚隍筑城”指深挖壕、高筑墙,目的是保护城内百姓安全。
C.科举时代,公家会发膳食津贴给各级官立学校部分学生,称"廪膳"。文中“亲视廪膳"指许君定期视察生员学业。
D.古代把兼卫国土的封疆大吏称为“藩阃”。文中“藩阃”实指分省左丞之职,许君因故得罪了他,差点被他设计害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改语。
(1)鄞人知子知其尹,且不喜阿其所私,为可以传信于人,子必速为之。
(2)于是朝臣多以君荐,以庆元为浙东剧郡,且薄海,与鄞最密连乃奏君尹鄞。
【小题4】根据第三、四段,简要概括许君为官被百姓爱戴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2 10:4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题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 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 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 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 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 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易:轻视
B.或病其为矫心     病:认为……是错误的
C.我乃奋其不畏之气  奋:奋发
D.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贪泉而饮之 项王瞋目而叱之
B.人命之修短系乎天  杳不知其所之也
C.卒以廉终其身 以故汉追及之
D.故吏于其地者 籍独不愧于心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B.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C.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D.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小题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明而自信,笃也
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C.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D.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教”,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 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议论深刻。
【小题6】翻译下面语句
(1)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
(2)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五鼎不为属 厌:厌恶
B.歌舞靡曼不为  淫:过分
C.适吾情则 游:游玩
D.目不佳冶之容  耽:沉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小题4】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裕轩记

刘基

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

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尔C.耶D.焉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
B.王元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
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
D.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
【小题3】下列各项中所含对“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   )。
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
【小题5】第③段写了“人以物我裕也”的种种表现,其中对“物”的相关描述与第②段“盖人之裕在物”的“物”概念是否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