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蜀贾卖药

刘 基

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jī):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仕”。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
(阅读指要)

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

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蜀三人,皆卖药于市(_________) (2)卖则贱其价,请则益之(_________)
(3)其门之限月一(_________)    (4)肆日中如(_________)
(5)昔楚三县之尹三(____) (6)而任诸纲纪之司(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小题3】下列句中“其”与“一人专取良”句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B.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或以小,劣之。D.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卖则其价”中“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B.其直,居为奇货。
C.吏民,封府库。D.阿品远河南。
【小题5】下列句子中“以”之后没有省略“之”的一项是(   )。
A.人皆笑,以为痴。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题6】请对那个“不取良,惟其多”的卖药人进行一番评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2:5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短文《济阴贾人》,完成后面练习。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石又覆。(介词,在)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之贾人(____________)    ②许百金(_______)
③舟于石又覆(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译: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译: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译: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译: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小题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中    臼:低凹
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吃
C.运穷福 艾:停止
D.必重褥,食必珍美    寝:卧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B.而不知苦生乐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C.剑溪之水出 用亡郑以陪邻
D.吾闻井甘竭 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野蜂其间
B.从者多其昏晨之往来
C.修木而啸
D.必先其心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
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
【小题5】用“/”给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乐 与 苦 相 为 倚 伏 者 也 人 知 乐 之 为 乐 而 不 知 苦 之 为 乐 人 知 乐 其 乐 而 不 知 苦 生 于 乐 则 乐 与 苦 相 去 能 几 何 哉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季氏湖山义塾

⑴青田之山,其上四十里有泉,是为高湖之源;其上多奇峰崖,献奇纳秀,故士多俊彦,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

⑵有名谦字伯益者,好学尚义,故其家日裕。乃谓乡人曰:“人孰不爱其子孙,而不知所以爱之者。今有良田美宅,绵亘阡陌,堆金聚帛,自以为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一旦光销影烁,而无纤芥之留者,何邪?骄淫生于富溢。而纵欲败度之子,常由不悟前人成败之迹,而自视侈然大也。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彷徨无所容其身,虽欲效织蒲补履以食其余年,且不可得。若是者虽其人之不肖,抑亦其父兄处之不得其道也。今余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于冻馁,未尝不惴惴于吾身,况能保其子孙?故愿制产以肇建读书之所,延名儒为师,以训子弟以及姻族之人,咸使知学。大则修身齐家以用于时,小亦不失为乡里之善士,不亦可乎?”乃筑于其居之侧以为堂,设孔子像,旁列斋舍,翼以廊庑,缭以垣,买田若干亩给师弟子之食,萃其族之子弟悉入学焉。于是衿佩衣裳,肃肃有容;弦诵之音,蔼蔼旁达。入其乡者,莫不感叹而慕悦也。

⑶呜呼,若季氏者,真知爱其子孙哉!由是于一乡一邑,以播于天下,使人人闻而效其所为,则将见屋皆为贤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邑人洪应求道其事于余,且请为之记,予既乐乡里之有善人,而又嘉洪生之乐道人善也,故善而书之。

(选自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六)

〔注〕义塾,旧时免费的私塾。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其上多奇峰崖   ②由是于一乡一邑
③翼以廊庑,缭以垣 ④则将见屋皆为贤士大夫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旦光销影烁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E.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①自以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    ②冰,水之,而寒于水
B.①骄淫生富溢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赵王
C.①而又嘉洪生乐道人善也 ②曾不知老将至
D.①使人人闻效其所为    ②汝姊在吾怀,呱呱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⑴故士多俊彦,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
⑵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彷徨无所容其身。
【小题5】结合全文内容,概述季伯益创办“义塾”的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五鼎不为属 厌:厌恶
B.歌舞靡曼不为  淫:过分
C.适吾情则 游:游玩
D.目不佳冶之容  耽:沉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小题4】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