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贾卖药
刘 基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①。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②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③亦富。其专取良者,肆④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⑤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⑥,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⑧,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jī):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仕”。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
C.或以其小,劣之。 |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B.昂其直,居为奇货。 |
C.籍吏民,封府库。 | D.阿品远官河南。 |
A.人皆笑,以为痴。 | 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