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沆,太初,洺州肥乡人。沈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沈留守,京师肃然。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沈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沈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帝以流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愿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来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巴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沈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来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B.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C.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D.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中国古代男子和女子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供平辈和晚辈称呼,与名有关。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分三甲,二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户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机关。
D.封岱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勤奋好学,才干卓著。为政理事,深得皇帝的器重与信任,时人称他为“圣相”。
B.李沆襟怀坦荡,明辨忠佞。善于识鉴,不赞同任用梅询、曾致尧等浮华浅薄好事的人。
C.李沆克已奉公,公私分明。家人劝他修缮私宅,他不答应,居家清谈也绝不言及公事。
D.李沆深怀忧患,富有远见。他认为与契丹和亲,会导致皇帝奢侈放纵,不利于国家治理。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5 07:4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绍兴十五年廷对,考官定其级在三,迨进御,上擢为第一,授镇江军签判。是冬,入省为正字。明年,迁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迁著作佐郎。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已,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检详枢密院文字兼玉牒检讨官。使金还,除权工部侍郎,俄兼吏部、兼侍讲。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起居郎王佐讼其冤,亦坐绌。起知信州,未久,复请祠。孝宗受禅,念旧学,命知漳州,为谏议大夫王大宝所格。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诏询唐太宗所问魏征德仁功利优劣,章上疏谆复,且言:“太宗问徵在贞观十六年,陛下宅天命十载于兹,原益加意,将越商、周绍唐、虞矣,太宗非难到也。”进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节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章力告归,以显谟阁学士食祠禄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节选自《宋史·刘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B.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C.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D.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戴记》,即《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B.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教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
C.祠禄,省称祠,古官名。宋朝制度,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
D.致仕,指古代士人获得官职,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章敏锐特异,从小勤奋好学。他四次乡举都考第一,后来参加殿试成绩也直接排在第一。他也因殿试成绩第一而被授任镇江军签判。
B.刘章尽忠竭诚,深得孝宗信任。他在孝宗未即位前就作为王府教授,用经义文学启发诱导孝宗,孝宗对他的知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C.刘章胸无城府,言行坦荡无私。赵彦端因为直言被人构陷,刘章对此并不知情;但在孝宗询问他对这事的看法时,他不偏不倚,秉公直言。
D.刘章不求奢华,且能节俭自持。他要求自己节俭自律,崇敬并学习晏婴的操守。皇上因此对他赞叹了很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
(2)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修《淳熙法》。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丞相周必大心善之。除考功郎。吏铨并缘为奸,多所壅底。钥曰:“简要清通,尚书郎之选。”尽革去之。改给事中。代言坦明,得制语体,缴奏无所回避。禁中或私请,上曰:“楼舍人联亦惮之,不如且已。”刑部言,天下狱案多所奏裁,中书之务不清,宜痛省之。钥曰:“三宥制刑,古有明训。”力论不可。试中书舍。光宗内禅诏书,钥所草也,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朱熹以论事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何如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令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宁宗受禅,侂胄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龟年除待制,与郡。钥奏,乞留龟年于讲筵。寻知婺州,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侂胄尝副钥为馆伴,以钥不附已,深嗛之。侂胄诛,诏起钥为翰林学士。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入朝,陛楯旧班谛视钥曰:“久不见此官矣。”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溢宣献。

(摘编自《宋史·楼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未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B.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C.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土/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D.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封建帝王所居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内禅,在封建社会中,帝王把王位传给内定的继承人。
C.讲筵,帝王为到宫中讲论经史的大臣特设的御前宴席。
D.耆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泛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楼钥为官认真,恪尽职守。楼钥担任温州知州时把散布方腊叛乱会再发生的谣言的人全部逮捕,任考公郎时看到吏部铨选官朋比为奸使多人不能升迁就割除其中弊病。
B.楼钥敢于直言,据理力争。刑部上书认为中书省审理案件时还要上奏才裁决是因为中书省的事务不清,应该把上奏的案件再减少些,楼钥用三次宽恕罪犯是古训来辩解。
C.楼钥保护同僚,受到赞许。楼钥对待朱嘉得罪韩侂胄要到外地做官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看法,先前怀疑他不刚直的赵汝愚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的做法出乎自己的意料。
D.楼钥才思敏捷,超过常人。韩侂胄被诛杀后,被重新起用的楼钥已七十多岁,但他精力充沛、才思敏捷,词头刚刚发下来,立刻就能呈上制书草稿,院吏都惊讶不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2)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卞,彦法,曹州冤句人,进士第二,通判汝州。秦悼王葬汝,宗室来汝者众,服兵三千。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卞启关招谕之,曰:“汝曹特醉酒狂呼尔,毋恐。”众少定,乃密推首恶羁之,请于朝,诏潍致仕,悉配徙乱者。加集贤校理、知太常院,知绛州,开封府推官。方禁销金为衣,皇城卒捕得之,属卞治,以中禁为言。奏曰:“真宗行此制,自掖廷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英宗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正谓是也。”从其请。出知深州。熙宁初,河决滹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来,踵相接,卞发常平粟食之。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寻以请,诏许之。外间讹言水大至,卞下令敢言者斩。一日,复报大水且至,吏请闭门,卞不可,既而果妄。时发六州卒筑武强,陈卒惰,主者笞之,不服。卞曰:“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命斩之以闻,有诏嘉奖。还为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进天章阁待制,判昭文馆、将作监。始,卞官汝时,与殿直王永年者相接颇厚,及在京师,永年求监金曜门库,卞为祷提举杨绘,绘荐为之。永年置酒于家,延绘、卞至,出其妻侑饮,且时致薄饷。永年以事系狱死,卿史发其私,卞坐夺职,提举灵仙观。,年四十五。

(选自《宋史·窦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B.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C.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D.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文王,即周文王,为一代明君,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D.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其余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卞机智冷静,处事果断有方。由于郡守林潍私心而处事不当,激起众怒,酿成叛乱。对此紧急情况,窦卞巧妙应对,及时处治,平息了事端。
B.窦卞不惧权贵,办案公正严明。他在办理犯禁销金为衣案件时,查明为宫中人所为,于是上奏皇帝,请求依法惩治,以示天下,得到皇帝支持。
C.窦卞关爱百姓,心怀民生疾苦。在他出任深州知州时,所辖地区遭遇水灾及地震,百姓流离失所,他冒着获罪的危险以常平粮赈济各地受灾民众。
D.窦卞为政用心,处事颇有主见。对于大水将至、扰乱民心的谣言,他深知个中利害,处理果敢坚决;对于懒散且不服管教的陈州士卒,他严惩不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2)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B.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寸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C.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D.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以此推之,司马光去世时官位高且享有爵位。
B.台谏,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其中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
C.右,古时就官位而言,左比右要高;就座位而言,左比右要卑,如“虚左以待”。
D.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十恶不赦”中的“十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谨遵师教,也能反躬自省。在吴守礼将要查办贪官司户之时,刘安世遵照司马光“不妄语”的教诲没有揭发,事后为自己的不诚实而自责。
B.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进谏。针对王安石任人唯亲的做法,他认为当时的任用官员与从前大不相同,影响甚坏;甚至参奏文彦博一班旧臣借机贪污纳贿。
C.刘安世痛斥奸人,嘴下毫不留情。他指责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贪天之功,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的人们将他们称为“四凶”。
D.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平日在家也无倦怠之态,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2)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胜非去位 会:恰逢
B.浚初求   去:前往
C.怅余生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悲之 而:表顺承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杀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小题4】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你认为赵鼎的治国才能有哪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