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首,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祭祀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5 07:4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令识其名,进千户。宣德四年命以精骑二百,专巡缴塞上。继命城西猫儿峪,留兵戍之。败寇于红山。
英宗立,尚书王骥言边军怯弱,由训练无人,因言洪能。诏加洪游击将军。洪所部才五百,诏选开平、独石骑兵益之,再进都指挥佥事。时先朝宿将已尽,洪后起,以敢战著名。为人机变敏捷,善出奇捣虚,未尝小挫。虽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之者,辄为曲护,洪以是得展其才。
洪初败兀良哈兵,执其部长朵栾帖木儿。既代谦任,复败其兵于西凉亭。帝赐敕嘉奖。又宣大总兵官谭广等曰:“此即前寇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去若军甚迩,顾不能扑灭,若视洪等愧不?”
从子能、信充左右参将,其子俊为右都督,管三千营。洪自以一门父子官极品,手握重兵,盛满难居,乞休致,请调俊等他镇。帝不许。八月,以疾召还京,逾月卒。颍国公,谥武襄。妾葛氏自经以殉,诏赠淑人。洪久居宣府,御兵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边将冠,然未尝专杀。又颇好文学,尝请建学宜府,教诸将子弟。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
【小题1】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B.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C.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D.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B.古文中有谥号、庙号、年号等词语。文中英宗就是谥号。
C.休致,官员年老退休去职。所谓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
D.赠,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洪继承父职后不仅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且反应灵敏,常常出奇制胜,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B.杨洪仕途中曾经受到别人的诋毁,但是皇帝始终信任和重用他。
C.杨洪带兵严格,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在边境部队中首屈一指。
D.杨洪的儿子杨能、杨信、杨俊都身居高位,有的就在杨洪手下任职,杨洪曾经请求退休,将儿子调离,皇帝没有答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史可法,宪之,大兴籍,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②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泗、凤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1)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
③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十月,杰帅师北征。高杰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④可法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⑤可法为督师,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箑(2),冬不裘,寝不解衣。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曾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其后四方弄兵者,多假其名号以行,故时谓可法不死云。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祗:通“只”。(2)箑,shà,扇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一般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古代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D.犯阙: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如宫阙。犯阙,即进攻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桀骜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C.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凛然不屈。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B.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C.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D.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受到巡抚叶盛的重视。
B.林锦防守有功。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
C.林锦作战能力很强。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百姓,也得以生还。
D.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他为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面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恳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