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首,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祭祀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5 07:4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B.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C.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D.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文中“成化二十年”“弘治七年”等属于年号纪年法。
B.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是怕劳民伤财,担心有其他变故,最终停止这件事。
C.邵宝为官正直,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时,刘瑾独揽朝政,邵宝不与其来往,刘瑾发怒,要弹劾他。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进入仕途先后历经四位皇帝,担任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明世宗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C.费宏和蔼平易,深得圣宠。费宏提携后学,做事有分寸,深得圣心。费宏请辞时皇上极力挽留,后来还赐给他银质勋章,他死后倍享殊荣。
D.费宏遭人嫉恨,被迫辞职。费宏遭到张璁、桂萼等人的嫉恨,多次被他们弹劾,后因张璁、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的诬告,被迫辞职离开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炳文,濠人,袭父职,领其军,败士诚将赵打虎,遂克长兴。长兴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太祖患之。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已而士诚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士信愤甚,益兵围城,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进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下汴梁,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克晋、冀。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坚守不出。燕王越三日,解围还。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乘传代炳文,竟至于败。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炳文惧,自杀。

(节选自《明史·耿炳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B.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C.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D.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明朝时都督府、按察司都有此职。
B.扈驾,古代车乘的总称,后特指帝王的车,文中专指帝王。
C.食禄,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D.玉带,玉装饰的皮革腰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炳文攻下长兴这一江浙要地,受到太祖赏识。他曾在温祥卿幕府效力,为其详细谋划攻守的战略。
B.耿炳文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建立战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
C.耿炳文在与燕军的战斗中全力抗敌,但在部下张保降敌的不利条件下,他率领的军队溃败入城,死伤无数。
D.耿炳文因为服饰、器用的装饰有所僭越,遭都御史陈瑛弹劾,他非常担心、害怕,最终畏罪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伯升弃营遁。
(2)炳文移军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善长,百室,定远人。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太祖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帅府都事。将取镇江,太祖虑诸将不戢下,乃佯怒欲置诸法,善长力救得解。镇江下,民不知有兵。太祖即帝位,置东宫官属,以善长兼太子少师。帝幸汴梁,善长留守,一切听便宜行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逾年,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四月,京民坐罪应徙边者,善长数请免其私亲丁斌等。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命逮存义父子鞫之,词连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狱具,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划曲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B.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C.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D.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称字,以示尊重和祝愿。
B.“洪武”是年号。年号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为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D.“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时可代指太子。太子由皇帝最年长的儿子充当,是被预定继承王位的人,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善长对明太祖忠心耿耿。他真诚对待向太祖投诚的人,他们因意见不合产生矛盾,他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郭子仪想让他辅助自己,他很坚定地拒绝。
B.李善长深得皇帝倚重恩宠。太祖幸临汴梁,让他留守京城,所有事听凭他决定处理。分封他为韩国公,给他封赏的文书中对他的称赞堪比刘邦对萧何的称赞。
C.李善长心胸狭隘,对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侵犯了他的权力,就立即追究他们的罪责上奏罢黜他们。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
D.李善长的结局悲惨。这个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他越来越骄纵,太祖对他已有很多不满,牵连进胡惟庸谋逆案中注定一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2)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B.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C.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D.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小题2】对原文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善长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是德高望重的人,朱元璋曾以礼对待他。
B.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C.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后也因事终至被杀。
【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