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君虽强本趣耕,而日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能以为治乎?

凡轻重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贵。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械器,钟饷粮食,毕取赡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以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取材于《管子·国蓄》)

注释:①累:依附,攀附。②赓:抵偿;补偿。③钧羡:平均盈余。④趣:督促。⑤镪,钱币。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君其食  挟:挟制
B.岁有凶穰:丰收
C.谷有所也    藏:囤积
D.能以为治乎? 恶: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民无不累上也 毕取赡
B.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
C.然人君非能散积聚    君虽强本趣耕
D.法令不行   凡轻重大利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余而制不足:占据国家的盈余控制民间的不足
B.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爱护民间
C.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利用百姓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
D.以重射轻:用较高价格购取廉价的商品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②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小题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管子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2:2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太祖受禅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殿中侍御史。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继以用兵岭表,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判吏部铨。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 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人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着,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估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

(节选自《宋史·祜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闻之,将以留罪转运使 稽:拖延
B.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俾:使
C.多逊累祜比 讽:讽刺
D.祐贡举,多拔擢寒俊  知:主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下文中“晋”汉”也是其中之二。
B.“辟、拜”都指授予官职,而“徙”是指升官,与之相同的还有“迁、拔、擢”。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祐很有才情,文章写得很好。他的书信受到桑淮翰赞誉,闻名京城:皇上在他因病请求告老时仍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也有欣赏他文章的原因。
B.王祐治政有方,很受皇上重用。征伐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交由王祐治理后,井然有序:符彦卿治理失当,皇上也委派王祐去代替他。
C.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以史为鉴。向皇上禀奏符彦唧一案时,他乘便劝皇上若想长保天下,就不要像五代的国君一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畏权贵,很有政治远见。王祐以宇文融排挤张说这件事为例劝说卢多逊不要排挤赵普。卢多逊虽然因此不再说赵普的坏话,最终还是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guǎn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②nǜ,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gàn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羸服,指破旧的衣服。②挫衄:挫折,失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2】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
① 甫放旷不自检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小题3】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这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嫌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