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君虽强本趣耕,而日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能以为治乎?

凡轻重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贵。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械器,钟饷粮食,毕取赡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以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取材于《管子·国蓄》)

注释:①累:依附,攀附。②赓:抵偿;补偿。③钧羡:平均盈余。④趣:督促。⑤镪,钱币。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君其食  挟:挟制
B.岁有凶穰:丰收
C.谷有所也    藏:囤积
D.能以为治乎? 恶: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民无不累上也 毕取赡
B.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
C.然人君非能散积聚    君虽强本趣耕
D.法令不行   凡轻重大利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余而制不足:占据国家的盈余控制民间的不足
B.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爱护民间
C.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利用百姓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
D.以重射轻:用较高价格购取廉价的商品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②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小题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管子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2:2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帝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为神武所爱 况臣孤苦,为尤甚
B.睿途中盖扇 珠箔银迤逦开
C.预受托   三频繁天下计
D.睿执之固 舸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观鸭说

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①鼋龟醯鸡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③,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④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略有删节)

[注]①蠛曚:一种小飞虫。②醯鸡:小飞虫。③蹄涔:蹄迹中的积水。④狃: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既乃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 囿:约束
D.不相顾骇愕 靡:全,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耻师焉
B.然则民初生    臣进退,实为狼狈
C.曷不畜鸭雏    登东皋舒啸
D.相与骈死不知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项是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文末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雏鸭,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雏鸭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雏鸭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雏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是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雏鸭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小题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③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