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诗句都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这七句诗对应节日分别填入横线处。
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③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④櫻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⑥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⑦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07 09: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昆,字如玉,归安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清丰知县。以廉干征,擢南京御史。武宗即位,疏陈重风纪八事:“今郎署建言,当加旌擢,而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尚书刘大夏、王轼以病乞休;侍郎张元祯、陈清屡劾不去。贤不肖倒置,实治乱消长之关。宜勉留二人,放元祯等还田里。”又请广开言路,屏绝宴游骑射。帝不能从。时“八党”窃柄,朝政日非。昆偕十三道御史上疏极谏曰:“自古奸臣欲擅主权,必先蛊其心志。如赵高劝二世严刑肆志,以极耳目之娱;仇士良教其党以奢靡导君,勿使亲近儒生,知前代兴亡之故。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乃未几,宠幸奄寺,颠覆典刑。太监马永成、刘瑾、谷大用辈共为蒙蔽,日事宴游。上干天和,灾祲叠告,廷臣屡谏,未蒙省纳。若辈必谓‘宫中行乐,何关治乱’,此正奸人欺君之故术也。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蔀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驰骋宴乐,岂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诉之无路。江南米价腾贵,京城盗贼横行。可恣情纵欲,不一顾念乎?阁部大臣受顾命之寄,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伏望侧身修行,亟屏永成辈以绝祸端,委任大臣,务学亲政,以还至治。”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除名。后列奸党五十三人,昆、彦徽等并与焉。瑾诛,复昆官致仕。世宗初,起用,未行而卒。

(《明史·陆昆传》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B.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C.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D.疏至朝/事已变/刘健/谢迁皆被逐/于是彦徽为首/复上公疏/请留健/迁/而罪永成/瑾等/瑾怒悉逮/下诏狱/各杖三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三道御史,指明代分道纠察的十三道监察御史。道,是明清时期在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
B.灾祲,指自然灾害和某些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地震等,古时认为这是天对人的警示或惩罚。
C.伏望中的“伏”是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时多用。伏望,就是表希望;伏惟,也经常用来表希望。
D.致仕,指恢复官职后走上仕途。仕,为官,任职。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中的“仕”就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昆为官廉洁,进言直切。陆昆为官后任清丰县知县,因廉洁干练升任为南京御史;他上疏明武宗,直言要留用贤才,遣放屡被弹劾之徒。
B.陆昆借古说今,指斥佞臣。陆昆面对“八党”,以赵高和仇士良两个反面人物为例,劝皇上不要被迷惑,并指出佞臣欺骗君主的惯用伎俩。
C.陆昆心系百姓,谏言感人。他在奏疏中将皇帝的生活与百姓的生活进行对比,希望皇帝应该知道普通老百姓辛酸愁苦,要顾念百姓生活。
D.陆昆敢于斗争,遭受迫害。他希望皇帝能够斥退马永成等奸邪之徒,亲理政务,以便使国家昌盛,却遭受到刘瑾等五十余名奸党的迫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君惑之,卒皆受祸。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
(2)宜随事匡救,弘济艰难,言之不听,必伏阙死谏,以悟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