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愿大王少假借之,时毕使于前。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06 10: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 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

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注)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小选:吏部郎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B.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 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 惭量酒/ 归月下/ 风清琴/ 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C.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风清/ 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D.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 长史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B.“服阙”指古人在朝中为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回家守孝服丧三年,待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后来封侯也可以使用。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向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面容消瘦,亲戚们都感到惊异,等到长大后,他学识渊博性情儒雅有气量。
B.禇翔文才出众。梁武帝越级提拔他为宣城王文学之后,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一挥而就。
C.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2)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注)。”

樊(於期)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而为道。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吾精已消亡矣。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注)“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B.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C.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D.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B.“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词。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用“足下”,译为“您”。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了太子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表现出太子丹是个礼贤下士、以国事为重又心存戒心的人。
B.太子丹寻求破秦,是想报国恨私仇:迫于秦的威势,质于秦,逃亡而回;秦将灭六国,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故而决定铤而走险。
C.田光自杀不仅是因太子丹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还因为想以此来激励荆轲见太子。
D.太子丹欲以荆轲为刺客,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如果不行就刺杀秦王,使秦国国内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入成都也,师屯大道,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挑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B.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可褒可贬,“威武”这一谥号就是对高崇文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

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外,必领内勘合,下都司,不敢辄下卫。至是军府浸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腹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最。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

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族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B.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C.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D.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知府”,明清时期,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称为“府”,除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为“知府”。
C.“勘合”,古代广泛采用的一种符契或文书。校验时将两部分合在一起,通过对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
D.“蛮”,古代对南部异族的称呼。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原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甚少,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履平为官一方,敢于直言。在贵州任职时,他多次向皇上进言,陈述时政,其兴利除弊的主张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采纳。
B.应履平颇有远见,做事果断。广西不停地从贵州抽调军队,导致贵州军伍虚空,他果断地责令追回逃兵,停止抽调贵州军队。
C.应履平不畏权贵,持正不阿。名将山云玩弄权术,作威作福,应履平不因其有功于国仍将其弹劾,山云终因皇上过问而认罪。
D.应履平心系百姓,关心僚属。他建议镇远六府食淮盐以便民,驿站为来往使者提供车船以安民,还请求增加贵州官员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
(2)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