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B.领: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8 11:4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B.“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已尽处为读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和榜眼。
同类题2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同类题3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
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B.余自
束发
,读书轩中 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C.朝菌不知
晦朔
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寻蒙国恩,除臣
洗马
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同类题4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以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方正明经等。
B.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C.“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西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D.“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有国子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教谕等。
同类题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
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C.《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的情感和心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D.《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而创作的。诗歌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情感人,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