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B.领: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8 11:4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清张惠言

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自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于其行也,序以送之。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

(注)①靮:马缰。②淳浇:风俗的敦厚和浮薄。③西徼:西方的边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B.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C.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D.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B.供事,职官名。清代宗人府、内阁等在京的衙门设供事,管理衙门事务,略同书吏。
C.以赀入,即捐官,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是封建社会时期缓解财政困难的一种方法。
D.徭役,古代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戍守边疆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叹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当官之人虽然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但其中已经没有懂得名誉节义、知道廉耻的人了。
B.作者认为,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很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官了。
C.张文在少年时被有司选拔,却困窘不得志,任国史馆供事若干年,后来,他以赀进入吏部,被派发到甘肃某地。
D.作者赞叹历经摧困得边地一官的张文在是好官。全文前后呼应,把一个小吏坚强而有操守的品质刻画得非常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
(2)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馀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襄简。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B.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C.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D.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擢”意为贬谪,降职。与“拔”意思相反。
B.“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之意。古代汉语中“乞骸骨”也表达同样的意思。
D.“谥号”指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又做了四川副使。
B.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揭发而降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
C.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
D.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他有病,皇帝答应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
(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宴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敬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让邪?”乃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窦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魏其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独厚遇灌将军。灌夫为人刚直,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

孝景时,魏其尝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十二月晦,魏其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B.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C.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D.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事,是一种官名,秦代始设,汉代延设,掌皇后、太子家事。
B.拜,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爵位。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授、除、迁、徙等。
C.朝请,泛称朝见皇帝。汉律,诸侯王朝见皇帝,在春季叫朝,在秋季叫请。
D.遗诏,就是皇帝驾崩之后,为后人留下的遗书,遗言等。为了充分表达本人的意愿,地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意愿,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于立即决定,表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魏其侯地位尊贵,家世显赫。魏其侯是孝文后的堂兄的儿子,父辈世世代代是观津人,孝文帝时官至丞相。
B.魏其直言劝谏,被窦太后记恨。窦太后很疼爱梁王,在景帝说要把帝位传给梁王时,他直言劝谏,说不可传位于梁王,因此得罪了窦太后,以至于后来不让他当丞相。
C.魏其知人善荐,轻视钱财。在国家用人之际,他向皇上推荐退职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贤士。皇上赏赐的黄金都让属下的小军官酌量取用。
D.魏其重情重义,为救朋友赴汤蹈火。在自己都被拘禁的情况下,他为了能就灌夫,拿出了景帝的遗诏,但后被弹劾伪造先帝的诏书,判处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2)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