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     于是荆轲车而去
B.高祖览读,问弘曰:“卿弟何如卿?”  项王即日留沛公
C.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 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D.直我家衰耳 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小题2】根据高中语文必修课文判断下面古代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在《荆轲刺秦王》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子。
D.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在《鸿门宴》中,“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本人在自称时要称字,以示谦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C.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建议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鸿门宴》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2)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2 04:5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B.举,举荐,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李密就是因孝廉被刺史举荐。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又晋封他为建平郡公,谢晦也接受封爵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板参镇军军事,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与刘藩、孟龙符征破桓歆、桓石康、石绥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军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戍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将军如故。明年,高祖北伐,弥以左将军侍从,留戍碻磝,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向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才的名字。
B.“义熙”,东晋司马德宗的年号,汉武帝始建年号,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荣誉性加衔。
D.“侯”,爵名,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比上文的“封安南县男”等级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靖作战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向靖功高位重,但在作战时仍然能够身先士卒,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克敌制胜。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受信任。高祖率军南征时,向靖任先锋,取得了重大胜利;高祖北伐时,向靖随从,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连年征战,为国操劳,高祖即位的第二年,向靖死于其任上,年仅五十九岁,时任前将军。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
(2)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杀人,国除。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D.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附于先灵合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B.刘穆之依据形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C.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高祖平广固,恬父宣、宣从父兄永皆得归国,并以干用见知。永历青、兖二州刺史。高祖践祚,拜太中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历兖、青二州刺史。恬初为骠骑道怜长兼行参军。高祖践祚,拜东宫殿中将军。直省十载,不请休息。转员外散骑侍郎,出为绥远将军、下邳太守。转在北海,加宁远将军。所至皆有政绩。又为北谯、梁二郡太守,将军如故。郡境边接任榛,屡被寇抄。恬到,密知贼来,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元嘉十二年,迁督鲁、东平、济北三郡军事、泰山太守,将军如故。惠威兼著,吏民便之。母忧去职。北虏入寇,恬摧击之,为虏所破,被征还都。二十七年,起为通直常侍。是岁,索虏南寇,其武昌王向青州。遣恬援东阳,因与辅国司马、齐郡太守庞秀之保城固守。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停五日,东过抄略清河郡及驿道南数千家,从东安、东莞出下邳。下邳太守垣阆闭城距守,保全二千余家。虏退,以恬为宁朔将军、山阳太守。善于治民,所莅有绩。世祖践阼,迁青州刺史,将军如故。明年,又督冀州。齐地连岁兴兵,百姓凋弊,恬初防卫边境,劝课农桑,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性清约,频处州郡,妻子不免饥寒,世以此称之。孝建二年,迁督豫州军事、宁朔将军、豫州刺史。明年,疾病征还,于道卒,时年六十九。死之日,家无遗财。子实,南谯郡太守,早卒。
(节选自《宋书·申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B.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C.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D.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B.元嘉:指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有新君即位,可以继用年号纪年。
C.青州:指古九州之一,也指州府名。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益、雍九州。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意为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亦叫 “践祚”﹑“践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恬父兄有才干,受到赏识。高祖平定广固,申恬的父亲申宣、堂兄申永,都得以返回本朝。他们都凭才干而受到赏识。
B.申恬勤于职务,颇有政绩。他在殿中省值勤十年,不请假休息;他恩德和威势兼用,下属官吏和百姓感到安宁和便利。
C.申恬历任职位,将军如故。在任北谯、梁二郡太守,督鲁、东平、济北三郡军事、泰山太守,青州刺史,都有任将军职位。
D.申恬性格清廉,生活简约。申恬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但他的妻子和儿女有时仍不免有忍饥受冻之苦,世人因此赞扬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到,密知贼来,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
(2)恬初防卫边境,劝课农桑,二三年间,遂皆优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教年中,逐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使以因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阙,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延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国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域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域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洲,余如故。彭域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域。”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小题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阜亲国亲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逢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材。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曰“斗覆面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