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属于定语后置的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8 08:28: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摹写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致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
【小题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古代举行这个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  咸:全,都
B.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C.终于尽  期:约定
D.言是王右军书    但: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文中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癸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与日的次序。
B.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契 ,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若合一契,意思是感触相同。
D.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齐彭殇,是庄子《齐物论》中的看法。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描绘了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然后转入叙写雅事,最后以“乐”字作结。
B.第三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世事变迁、死生难测的情况。最后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C.末段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同时作者坚信后世读者都会从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
D.节选《晋书·王羲之传》主要以棐几题字、扇面作书两则故事,从侧面表现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以及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而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则是从正面表现其书法的成就以及其颇为自信的性格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5

阅读《兰亭集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原因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 高,长
C.不知老之将至 竟
D.之所欣,俯仰之间  从前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