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开始被尊为经典,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②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游玩,以祈福消灾。《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风俗。
③社日,农家祭祀谷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社日这一天,农民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祀谷神。
④乞巧节,又称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晚,穿着新衣的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诗句“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就描写出乞巧的场景。
⑤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它作为实行“仁”的根本。《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的表达也体现了它的地位。
⑥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根据搭配的种类分为太牢、少牢,少牢只有猪、羊。由于祭祀者和对象的不同,牺牲规格也不同,诸侯祭祀一般用少牢。
⑦稽首,古代“九拜”礼中最隆重的拜礼,行礼时,施礼者跪地后头要至地停留一段时间,只能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时,官僚间的拜迎、拜送则行顿首礼。
⑧座次,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叫作“南面”。
A.①②③⑤B.①④⑤⑥C.②④⑥⑧D.②③⑦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1 03:4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táo)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lěi)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kǎn lǎn 意为困顿,不顺利。)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乃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膰:音fán,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B.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C.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驱/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D.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寇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商即有之,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
B.“驷”意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驷”指战车。
C.“郊”,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谓祀天地为郊。郊天之祭既是自然崇拜的一种,也反映了人们对上天的敬畏和对自己来自何处的根源性追溯。
D.“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范晔《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职位变化,露出高兴之色,门人对此的不解和孔子机智回答可以看出孔子素常应该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B.从孔子的所歌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正是那些女子的到来,威胁到了自己和鲁国,歌声中充满了对她们的痛恨。
C.孔子流落郑国,落魄潦倒,郑人嘲笑他没精打采地若丧家之狗,孔子对此欣然一笑,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心态。
D.司马迁亲自到孔子的故乡考察,看到孔子其思想泽被后世,其学说被尊为标准,太史公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2)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