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注)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

(注)巴丘,今岳阳楼一带,赤壁之战中曹军进退必经之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B.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C.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D.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竹管弦,乐器的总称。用竹制成的是管乐器,如洞箫;用丝制成弦的是弦乐器,如箜篌。丝竹管弦也可用来指代音乐。
B.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和每月的十九日。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做禊事,三国魏以后定于三月三。
C.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癸丑”“壬戌”“至和”都属于干支纪年法。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文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如“临川王某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4 06:4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B.军祭酒:汉晋时期军中负责出征时飨宴士卒或酹酒祭神的属官。
C.冀: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冀州为九州之首。
D.薨:古时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没有选择袁绍,经荀彧引荐,与曹操共论天下大事后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并且为他屡立战功。
B.郭嘉洞察时机,料事如神。在吕布退兵坚守,曹操想退兵之际,他劝服曹操一鼓作气,急攻吕布;孙策最终也如他所料,死于匹夫之手。
C.郭嘉心思缜密,能谋擅断。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派遣刘备偷袭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了太祖顾虑。
D.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他病重时曹操曾多次亲自问候;他去世之后,曹操评价郭嘉是最了解自己心意的人才,并对他的事功予以高度肯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举,又叫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由地方向朝廷推荐人才,任以官职。
C.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勋、男五等爵位。
D.将军,指孙权,因他曾被授予讨虏将军,周瑜称呼其官职,以表示礼貌和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D.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经学
B.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涉水猎兽
C.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勉勖:鼓励、勉励
D.更能折节好学 折节:改变平日志向,强自克制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学问自开益 ②终夜不寝
③权谓蒙蒋钦曰 ④如吕蒙、蒋钦,盖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3】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在说明
A.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进步很快,因此不能凭老印象,而应以发展的观点去看。
B.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离别日久的朋友强烈的相思之情。
C.对于离别已久的朋友,今日久别重逢,就应当更加热情相待。
D.虽然才离别三天,却更急切地等待着他的早日归来。
【小题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孙权、吕蒙读书好学的一组是
①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兵家书 ②意性朗悟,学必得之
③光武当兵马之急,手不释卷 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⑤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⑥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5】对本文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兵治军之军之人,只要坚持看书学习,也能成为饱学之士。
B.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才能清楚的了解过去,预见未来。
C.公务再忙,只要挤时间读书学习,就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D.只要下决心读书学习,即使年事已高,也能有所成就。

同类题4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斩将搴旗,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之 间:离间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少骁勇为小将B.奉为虎威将军
C.有陛下兵诛之也D.皓追前出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课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课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五年为真。安定羌大帅辟蹏反,讨破降之。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二十六卷)

①安定羌:族名。②辟蹏:人名。③翅上:地名。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以 状 闻 太 祖 善 之 假 郃 节 复 以 淮 为 司 马 文 帝 即 王 位 赐 爵 关 内 侯 转 为 镇 西 长 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除去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项羽本纪》中的“素善留侯张良”。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D.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淮跟随太祖征讨汉中,太祖回朝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抗刘备,任命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官。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当时生病不能出战。
B.文帝即魏王位,郭淮得到封赏,代理征羌护军,监督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里的贼寇郑甘、卢水等反叛的胡人,都取得了胜利。
C.黄初元年,郭淮在奉命出使祝贺文帝即位的路上生病耽误了行程,遭到文帝严词责备。郭淮巧妙作答,不仅化解了危机,而且得到了提升。
D.嘉平二年,皇帝下诏总结了郭淮一生的功劳,认为他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贼寇,对内安抚百姓和夷人,打败廖化,擒获句安,功绩显著。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2)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