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药园外传

[清]林璐

丁药园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也。世奉天方教,戒饮酒,而药园顾嗜酒。饮至一石,貌益庄,言愈谨,人咸异之。诗赋古文辞,自少年未达时,即名播江左

家有揽云楼,药园读书处也。客乍登楼,药园伏案上,疑昼寝。迫而视之,方观书,目去纸才一寸,骤昂首,又不辨某某。客嘲之曰:“卿去丁仪凡几辈?”药园戏持杖逐客,客匿屏后,误逐其仆。药园妇闻之大笑。后官京师,居法曹,无事,日作诗,诗名满京师。时药园犹守天方教,同官故以猪肝一片置匕箸。药园短视,吏人以告,获免。

谪居东,初至靖安,卜筑东冈,躬自饭牛,与牧竖同卧起。然暇辄为诗,诗益温厚,无迁谪态。国子监藩公闻其名,欲枉见,药园迟不往。一日,乘牛车入城,药园车上执《周易》,骤遇藩公节,低头读《》不及避。藩公归,语人曰:“吾今得遇药园先生矣!”问其故,藩公曰:“此间安有车上读书,傲然不顾若此人者乎?必药园无疑也。”嗣此西园飞盖,必延药园,饮酒赋诗,礼为上客。

然药园亦困甚,塞上风刺入骨,秋即雨雪,山川林木尽白,河冰合,常不得汲。樵苏不至,五日不爨,取芦粟小米,和雪啮之。当尔时,坐茅屋下,日照户,如渥醇酒,然畏风不能视日。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居东冈凡五迁,家日贫,诗日富。登临眺览,供其笔墨,作《归思轩记》以寓意。友人林璐闻之,曰:“卿归矣!”贻书报药园,惘然悟,又一年始归,果如林生言。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天方教:指伊斯兰教。②丁仪:字正礼,三国时魏国沛县人,一眼失明。③居东:语出《尚书》“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指退职避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B.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C.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D.日晡山鬼夜啼/饥鼯声咽/忽闻叩门客/翩然有喜/从隙中窥之虎/方以尾击户/药园危坐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京师:首都,是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在本文中,京师指北京。
C.国子监:明清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
D.《易》:指《易经》,与《诗》《书》《乐》《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药园一生信奉伊斯兰教,却酷爱饮酒,这有违伊斯兰教禁止饮酒的教规,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这一做法感到奇怪。
B.丁药园诗赋古文辞俱佳,少年时期就名扬江左:后来他到京师做官,公务之暇,就每天写诗,他的诗名传遍京城。
C.被贬谪后,丁药园退职避居靖安县的东冈。其间,他有空时就写诗,诗歌益发平和敦厚,没有显示出被贬谪的情态。
D.在东冈居住期间,丁药园处境非常困窘,生活日益贫困,产生了回归故里的想法,写了《归思轩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迫而视之,方观书,目去纸才一寸,骤昂首,又不辨某某。
(2)有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5: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鸟说

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题2】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小题5】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工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归;复遍历昆山域内外有花之所。浃辰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笑作者,吾无辞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
B.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
C.溺其美而其中  动:动摇
D.笑作者 贻: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余寻花是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至虎丘观花市归 吾尝终日思矣
C.适一时之兴    弱天下之民
D.吾无辞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件,如醉如痴。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已,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小题6】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为文个性独具,曾作《传砚斋记》。文章首段:“戌申春,余至嘉定。严舜工,洞庭山人,而寓居焉。台余于底斋中而请曰:我六世祖彰德守芥舟公,有一砚,传于子孙,今百年矣。念先世之遗泽,以‘传砚’名其斋,请为之记。”下面内容节选自该文的尾段,请用斜线(/)断句。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临摹古帖挥洒诗书画以自娱勿使子弟磨墨吮毫作经义策论千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