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鸟说

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题2】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小题5】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3:29: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张惠言
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1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至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2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3,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
于其行也,序以送之。
选自《清文选》
【注释】1靮:马缰。2淳浇:敦厚和浮薄。3西徼:西方的边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待其莅政治民也     莅政:当政、执政
B.其人皆有司牧之责     司牧:管理、统治
C.然敦为孝弟  孝弟:对父母孝顺
D.而文在处之晏然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必有趋势之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及其选而得官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C.以勤能,例得府经历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B.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C.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D.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小题4】下列各句中,属于良有司应有表现的一项是
A.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
B.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
C.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
D.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叹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当官之人虽然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但其中已经没有懂得名誉道德知道廉耻的人了。
B.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他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很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官了。
C.张文在少年被有司选拔,却困窘不得志,在国史馆供事若干年,后来,张文在捐官进入吏部,被派发到甘肃某地。
D.作者赞叹历经摧困始得边地一官的张文在是良有司。全文前后呼应,把一个风尘小吏的坚强而有操守的品质刻画得非常生动。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
(2)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3)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与子颖别二十余年矣。忆昔与子颖游,子颖未及弱冠,余虽有一日之长,而与为嬉戏,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然其情乃益深,而义顾弥笃。虽子颖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子颖,奇男子也。其胸中浩浩焉,常有担荷一世之心。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而其为诗、古文乃能高出昔贤之上。后数年,子颖偶以七言诗一轴示余。余置之座侧。友人姚君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颖者如此。子颖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子颖少时衣食不足。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余别子颖闭门里居,忽忽十余年,则闻子颖已举于乡,出宰巴蜀之属邑。其自秦入蜀,道途览古之篇,尤为深入唐人之室。子颖在蜀值军兴,领兵八千人,出使云南永昌。逾美诺之岩,往来阻险师旅数千里之地。自重庆移守泰安,又值邻郡贼起,子颖早诣大府为设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射杀贼首一人,定其余孽。然其忧深家国,心为瘁、发为白矣。尝思退而稍息其劳,而辄为上官所留,欲归不得。呜呼!子颖昔日之穷非子颖之能穷也;今日之为郡守,非子颖之能为郡守也。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非子颖之能行乎患难也;则今日之欲归,非子颖之能自为归也。然则,子颖之于为官,去,可也;留,可也。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若夫文章之事无穷也,子颖其于簿书丛集稍来顷刻之暇,出其才力以与古之风人学士相追逐,此则子颖之所能自为者也。
(节选自清代刘大槐《朱子颖诗集序》,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未及 弱冠 弱冠:成人
B.子颖早 大府 诣:拜访
C.则闻子颖已 于乡   举:推荐
D.稍来顷刻之 暇:空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B.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C.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D.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颖从秦地进入蜀地任职,写下的游览古迹的诗篇直追唐人诗篇的风范,流露出为国担忧、为民劳累的深情。
B.姚鼐(姚姬传)先生曾在探望“我”时,看到了朱子颖的一卷七言诗,姚先生凭文章名重当世,也非常喜爱倾慕朱子颖的诗文。
C.朱子颖小的时候衣食不丰足,他同两个哥哥一起跟从“我”学习,“我”同朱子颖嬉笑玩乐,感情非常深厚,情义越来越深切。
D.朱子颖曾想退隐田园,想归隐却难以实现,作者表示同情,为他的诗文集作序,鼓励他拿出他的才智继续进行创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尚勤俭
(清)朱柏庐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徼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呜呼!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三要耐烦吃苦。若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
俭之为道,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此在故家子弟,尤宜加意。盖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
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弟之道、礼义之事,惟治生者能之,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选自《朱柏庐诗文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绝:断绝
B.一时兴会,所费不支 支:支助
C.偿则无力,逋则丧德 逋:拖欠
D.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    负:依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平行止,于此而丧  游于赤壁之下
B.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 句读之不知
C.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  彼与彼年相若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于易历 邃:精通B.官不果  卒:死亡
C.京师可无也 虞:忧患D.谋遂    寝:搁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
C.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于周述学这件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2)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