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帛帝。
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 “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3 08:49: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孔子要求学生依据仁爱,游习六艺,这里说的“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B.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曾点,字子皙;颜回,字子渊,都是相反关系。
C.《论语》中多叠句,如“使乎,使乎”等,这种写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
D.《论语》中记录的各位弟子在孔子面前多自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也多称名,而他们对孔子都十分尊重,话语中的“夫子”都指孔子。
同类题2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
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
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
变徵
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
郎中
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同类题3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D.“重阳节”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美等重阳节习俗。
同类题4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惊蜇—谷雨—霜降—寒露
B.清明—小满—秋分—白露
C.雨水—芒种—小寒—大雪
D.春分—大暑—处暑—小雪
同类题5
下列科举名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 童生 举人 进士 贡士
B.童生 举人 贡士 进士 秀才
C.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D.秀才 童生 进士 贡士 举人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