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科举名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 童生 举人 进士 贡士B.童生 举人 贡士 进士 秀才
C.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D.秀才 童生 进士 贡士 举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5 08:55: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汉纪》《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其中《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刺,即“招刺”,兵役制度。始自唐末,宋代袭置。规定兵士入伍时须刺字于面、手、臂等处,标明所属的部队番号,以防止逃亡。
C.神宗,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 “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D.押班,封建时代百官朝会时的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由监察御史二人担任这一职务。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天资聪慧,年少即中进士。他七岁就能讲述《左氏春秋》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甲科。
B.司马光心系百姓,反对充军戍边。治平元年,皇帝下诏招募陕西义勇。他想到庆历年间朝廷招募保捷军的情形,忧心百姓再次被充军戍边,坚决反对。
C.司马光直言敢谏,屡次不被采纳。他弹劾高居简,神宗替高居简开脱,只罢免了寄资官;他认为张方平与众望不符,不能任参知政事,神宗没有同意。
D.司马光忧心国事,深受赏识爱戴。他患病怀疑将死时预先写下遗表,准备情势危急时托人上呈;神宗说御史大夫一职非他不可,百姓认为他是真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
(2)《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黄宗羲

熊公讳汝霖,字雨殷,世居余姚之天花街。公登崇祯辛未进士第,授同安知县。为政不避强御,直行己意。红毛入寇,公渡海,败之于下门。考选户科给事中。辛巳,江南荒疫,人死且半,米价四两有余,转运不至。命给事中七人催督漕粮,公当江南上江,黾勉从事,不使病民。

上以朝臣不足任使,所用文武,踰绳越契,而左官外附之徒,竞张空虚,以荣路。公以为破格不如循常,听声不如采实。武臣只用甲科行伍,凡功御览名色,一切报罢。会推大将,亦须保举。京师戒严,公分守齐化门,随时条陈。四月之间三十余疏,皆切中机宜。上亦嘉其敢言,召对咨。公于朝廷举动失当,知无不言,言无不痛。当时号为能谏者,亦必揣摩宛转以纳其说,而公之发言粗梗,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止以降谪而去,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

会稽之守,画江而营。公之意,欲令诸师毕渡,沉舟破釜,为不返之计。如其不济,则亦八千子弟岂复东还?身提孤旅,不满千人,从小道渡江,札乔司,倡率群帅,而皆契需观望,无一应者。公进至海宁,集其父老豪杰,激扬忠义,辞酸泪血,闻者莫不感动。公以本邑进士俞元良司饷,指挥姜国臣主兵;浙西尘起,沿海烽燃,一时号之为熊兵。公大小数十战,亲临矢石,累经覆没,志气不为之少衰。

戊子,王在闽安镇。时国事皆专于郑彩。彩暴横,公每折之以礼。彩与定远伯周瑞交恶,公票拟瑞,彩积恨之。既而彩与义兴伯郑遵谦争商舶,尝恐谦之袭己,公自闽安至琅琦休沐。守琅琦者,彩之裨将李茂也,与公奴子争ロ。元夕,熊、郑两家同郡相问遗,茂即以合谋告彩。公遂为彩所害,并其幼子投海中。公报国之心,九裂不恨。全躯横海之鲸,而受制于蝼蚁,谓之何哉?

公子茂鼎,介余族叔应蛟求序公事。公魄不返,公魂无庙,幽铭阳碣,无地可施。爰撰行状一通,移之史官,以为列传之张本也。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竞张空虚,以荣路 邀:谋取
B.凡功御览名色,一切报罢   叙: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官职或给予奖励
C.上亦嘉其敢言,召对咨 诹:询问
D.公票拟恒瑞 右:尊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土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经殿试录取的前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B.户科,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设给事中二人,户科给事中掌管稽核财赋、注销户部文卷等事。
C.票拟,也叫票旨、条旨。明清时期,内阁大臣代皇帝批答章奏,将意见写在票签上,进呈皇帝裁决,此票签称为“票拟”。
D.“体沐”即“休息沐浴”,指官员例行体假。古时官员每隔五天或十天有一次用于休息沐浴的假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止以降谪而去,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
(2)身提孤旅,不满千人,从小道渡江,札乔司,倡率群帅;而皆契需观望,无一应者。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熊汝霖为官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入成都也,师屯大道,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挑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B.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可褒可贬,“威武”这一谥号就是对高崇文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