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摘编自司马迁《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B.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C.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D.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季父”即最小的叔父。
C.“江西”即现在的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
D.“禆将”,副将。禆,古代的次等礼服;唐初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裨”为:“裨,助也,相副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起兵反秦时才二十四岁。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羽年少时学习文化和剑术都没有学成,但有志于学习军事学知识,经过学习,对兵法的大意,了解透彻。
C.项羽手里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郡府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
D.项梁配合项籍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项梁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鸿门宴》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8 11:4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内诸侯军 内:进入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C.先入关者王之 王:使……为王
D.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与,不知
C.珍宝尽有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没有听从将领的意见将秦王杀死,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嫠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毅,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此外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
B.司空是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木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之一,后称“司空”。
C.累绁即“缧绁”。“缧”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绁”是牵牲畜的绳索,在文中二词连用,借指监狱。
D.行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比如假、权、署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出身贫寒,但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自己死前告诫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孙氏家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管理得非常好。
B.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现了非凡的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其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强调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
C.孔子做代理宰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猪仔羊羔的人们,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
D.孔子经历坎坷,但达观而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萎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文帝时,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腧,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B.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C.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
D.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即项羽,籍是名,羽是字。古人对平辈或尊辈多称名,在自称及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中则多称字。
B.二千石,汉代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因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也称郡守为“二千石”。
C.“归老”指退休养老。古代表示退休的词语还有“致仕”、“致政”“移疾”、“乞骸骨”、“告老还乡”等。
D.洗沐,指代休假。秦汉时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因此官府每五天休假一天,称为“洗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石奋因恭敬谨慎的态度深受汉高祖刘邦的喜爱,汉高祖命他担任中涓一职,受理大臣文书和谒见之事。
B.子孙有过错,万石君不亲自责骂,而让其他子孙责备犯错之人,经族中长辈求情,承认并改正错误后才可原谅。
C.石建作为万石君的长子,也非常孝顺,他做郎中令时还常常亲自为父亲清洗贴身衣物,并且不让父亲知晓。
D.司马迁引用孔子所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评价万石君,认为万石君是一位以身作则、行为敦厚的君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2)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

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⑵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