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峰胡先生文集序

[明]陈音

自孟氏没,儒道不明于天下,久矣!幸而有宋周、程、张、朱诸大儒继出,著书立言,以阐斯道之秘,然后道明而人知所向。自是传朱子之学者,又发挥其微词奥义,俾曲畅旁通,而古圣贤立教之旨,益以大明于世,若云峰胡先生其一焉。

先生讳炳文,字仲虎,世居新安之婺源。其学以博闻实践为要,其论议皆本于天衷民彝,其文章则如布帛菽粟之不可无,四方高第,云集于其门。时其族子淀请于朝为建明经书院,且有捐田养士之助。先生八十四卒,赐谥文通。所著《易通》《四书通》《感兴诗》及《纯正蒙求》诸书,皆已行于世,而后学宗之。太宗文皇帝笃意儒术,尝命儒臣博采诸儒要论,而云峰立论之见采者居多。向使先生获际斯时,其道必大行于世,惜乎!

丁宋元之交,位不昌而泽不流也。然道充自贵,言在永传,亦岂以大行穷居有所加损哉?世更兵燹,书院榛芜,云峰文集二十卷,亦散逸无存,七世孙用光刻志搜辑,仅得五十余篇,恒以未全复为憾。成化辛丑,用光之子乡贡进士濬,乃以书院颠末,白于提学侍御娄君克让、巡抚侍御胡君源梁,檄有司为之重建,焕然维新,又博访遗文,得倍增于旧。分为前后二编,谨录于册,其所未得者,尚力求而有待焉。成化丁未,东莱蓝君文绣以进士来宰婺源,德政宜民,间尝披阅是文,三复潜玩,遂命工锓梓,以广其传,而序于予!

先生之文一本于吾儒之道,可以淑人心、扶世教。逸于昔而得于今,实来学之所共幸,匪直胡氏子孙之私庆云尔。予末学浅陋,不克敷张万一,特序是文,散逸复得之由,俾后人有所考证。若夫娄君、胡君之为,台宪蓝君之为,守令用光父子之为,人后皆能知所重,而力于当为,足以为天下后世,是亦不可以不书。

(选自《云峰胡先生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已行于世 梓:刊印B.分为前后二编   姑:暂且
C.而序于予   属:写作D.足以为天下后世 劝:勉励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去世后,儒家学说一度不受世人重视宋代理学家们著书立说,使儒家学说得以再次显扬于天下。
B.胡云峰广纳前来求学的学子,并捐献田地供养他们,胡淀向朝廷请求为他修建明经书院,朝廷同意了。
C.胡云峰生逢乱世,学说未得到广泛传播,文集二十卷散失殆尽,胡用光因未能将文章搜集齐深感遗憾。
D.作者对胡云峰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还肯定了娄克让、胡源梁、蓝文绣这些人士和胡用光父子的努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文皇帝笃意儒术,尝命儒臣博采诸儒要论,而云峰立论之见采者居多。
(2)予末学浅陋,不克敷张万一,特序是文,散逸复得之由,俾后人有所考证。
【小题4】请简要概括胡炳文的学说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3 05:0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明·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培涵养方,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推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之歌诗  诱:诱导
B.其幽抑结滞 宣:抒发
C.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   周旋:盘旋
D.盖先王立教之意 微意:精深之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栽培涵养方   安能以身察察
B.渐于礼义不苦其难   虽一毫莫取
C.凡此皆所以顺导志意 奔车朽索,可忽乎
D.视以迂  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本质是不懂得教育的本意。
B.作者认为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C.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十分重视运用形象语言,如把儿童的天性比作草木的萌芽;用春风细雨和秋霜比作不同的教育手段,从而能让当时社会上的人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
D.作者的教育主张,在当时难免曲高和寡,甚至被非议;但今天看来,他的启蒙之道具有超时代的价值,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尔 诸 教 读 其 务 体 吾 意 永 以 为 训 毋 辄 因 时 俗 之 言 改 废 其绳 墨 庶 成 蒙 以 养 正 之 功 矣 念 之 念 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2)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B.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C.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D.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B.永叔即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倡导了“古文运动”。
C.《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来时,因为丰乐亭、醉翁亭的官员接待,本来有机会游玩两亭,但催促自己尽快赴任的公文阻断了自己游玩的兴致,作者就打算趁着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游玩一下两亭。
B.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索,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并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
C.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滁阳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迹,有了名人(欧阳修、苏东坡)的垂青,便显现了其游玩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D.欧阳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乐不忌讳醉。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2)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