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B.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世上的人竭力指责他,然而他也并不感到更加哀伤。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精神专一,形体仿佛已经消失,似乎与各种变化互相融合。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应当与秦国相比较,或许不能够轻易地估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6 01:4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卿宜思有以称吾举者。”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我常物物戒之。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他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驭州。久之,授郢、石二州刺史。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初,正伦已通贵,李义府官尚微,及同执政,不能下。中书侍郎李友益,义府族也,晚附正伦,同摭义府衅缺。义府使人告正伦、友益交通罔上,有异计。高宗恶之,出正伦为横州刺史,流友益峰州。正伦卒于贬。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朝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与明、清科举制度下的秀才含义不同。
B.太子监国,指皇帝因出征、巡游、重病等原因不能亲上朝理政时,由太子代替皇帝在朝中处理国事。
C.显庆元年,“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这种帝王年号纪年法始于秦朝。
D.中书令,唐代指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一起被称为“三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名满天下,先被尚为秦王的李世民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后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唐太宗鼓励他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负重用。
B.杜正伦同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议论事务,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感叹有他们这些人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没有国家危亡之忧。
C.太宗曾嘱咐杜正伦辅佐太子,如果教导之后太子不改变要告诉皇帝,但杜正伦向太子泄露了太宗的话,太宗知道后,将杜正伦贬出京城。后来太子被废,杜正伦受到牵连,流放驭州。
D.杜正伦官位显赫时,李义府还官卑职小,后来他们共掌政事,杜正伦不甘降低身份。后杜正伦因勾结李友益图谋不轨而被贬为横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
(2)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荣子立,形影相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道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动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一直是童生,如果孔乙己能进入府学、州学或县学,就能称为秀才,这与“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意思相同。
C.武帝,是谥号。益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是授予官职,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即赴洛阳,应征晋廷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曾申请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答应他,只是让他到汉中担任太守,他认为失去了好机会,心怀怨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四年春,公遂济河,围射犬。众降,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八年秋,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十三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十四年秋,出肥水,军合肥。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二十五年春,崩于洛阳。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B.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C.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D.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魏种曾背叛曹操,后战败被捕,但曹操仍不计前嫌,释放了他,并任用为河内太守。
B.曹操推崇先贤,重视风化。曹操下令各地选拔杰出人才,用经书典籍来教化他们,弘扬先王之道,改良社会风气。
C.曹操体恤士兵,关注民生。战争瘟疫之后,曹操要求地方政府抚恤无产业的死亡将士家庭,并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D.曹操不拘古制,改革丧礼。他留下遗令,死后丧礼不必遵循古制,治丧期间各地将士和官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私藏钱财。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2)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